作者:李晶晶
2018-02-22·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777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10 年,河南龙门浅溪寺前正待离开的弗利尔一行
2009年初,弗利尔与赛克勒美术馆档案部主任霍大为(David Hogge)发现了一些照片和日记,其中记录了弗利尔美术馆创始人查尔斯·弗利尔(Charles.L.Freer,1854〜1919)1910年中国之行的情况。其中有弗利尔所雇的中国专业摄影师裕泰在旅途中拍摄的160张玻璃底片。这些照片的质量极高,同时弗利尔自己也带了一台使用胶片的便携式相机,在龙门拍了一些不太专业的风景和人像,拍摄的对象主要是他接触的人。霍大为说:“除了这些照片之外,弗利尔还给他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弗兰克·荷克尔写了好几封信,描述这次旅行。幸运的是,它们被保存了下来,成为记录弗利尔个人对中国印象的独特资料。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发现了一本长达63页的弗利尔日记手稿,记录了他在开封、巩县和洛阳的旅行以及在龙门的考察。”
在此之前,虽然有学者看过这些材料,但还没有人能够全面地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因为照片和文件信息量庞大,在没有进行系统科学的整理和鉴别的情况下,这些资料只不过是一些零散的个人笔记和对事件的观察记录。霍大为担任弗利尔与赛克勒美术馆档案部主任长达15年,有着极其丰富的专业知识,他开始着手对这些日记手稿进行梳理和研究。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弗利尔日记手稿中的文字零散,圈改、手绘图片繁多,难于辨识,在项目初期整个团队的任务就是对文字进行辨识和誊写,并把照片和文字进行仔细对照,使日记的阅读更加连贯顺畅,同时为每一张照片的日期和地名进行考证。1910年至今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国历经战乱,社会发生巨变,很多建筑与文物都不复存在,比对过程繁复琐碎,整个项目持续5年之久。今年整理工作全部完成,并结集出版。可以看到日记中详尽记录了弗利尔从1910年10月19日到11月13日近一个月的中国旅程,其中的重点是对龙门石窟的考察。
此时的弗利尔已经56岁,他对中国艺术的热爱与他审美观的演变息息相关。弗利尔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哈德逊河谷边的小镇金斯顿,出身贫寒的他没能读完中学。最初弗利尔担任一家公司的办公室职员,不久当地一家铁路公司的经理弗兰克·荷克尔(Frank J.Hecker)看中了他的才华,雇他担任公司会计。1870年,荷克尔的生意迅速扩张,弗利尔一直是其得力帮手,最终两人成为平等的生意伙伴,他们经营的企业利润极其丰厚。1885年,荷克尔与弗利尔在密歇根州的底特律成立了半岛火车公司,制造铁路机车。19世纪90年代中期,弗利尔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使他有条件大规模地收藏艺术品。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5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