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炜
2022-03-15·阅读时长3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279个字,产生5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美国有一个女文青,叫莱斯莉·贾米森,写过一篇文章叫《同理心测试》。她当过一阵“医学演员”,扮演病人,按小时收费,每小时收入是13块5。所谓“医学演员”,正式称呼是“标准病人”,按照给定的病例标准来表演所患的疾病,比如让你表演哮喘、阑尾炎,你就要演出相应的症状。医学院给出的剧本有10页左右,指导你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来表演病痛,剧本很细致,深入到角色的生活细节:孩子的年龄,父母的病史,你爱人的工作状况,你的生活习惯——喝多少酒,是不是在减肥等。表演是给医学院的学生做测试用的,学生到考试的时候,要诊断三四个演员演的各种病例。15分钟的“诊断”结束,学生离开诊室,“医学演员”会给学生的表现打分,首先是客观地核对清单,学生得到了哪些关键信息?漏掉了哪些?其次是主观感受,很重要的一项是——“他对我的境遇,是否怀有同理心”,学生要想拿到这个分数,不能只是出于礼貌地同情,他必须表现出一定的“同理心”。
和莱斯莉·贾米森一起工作的人,有退休老者,有戏剧专业的学生,他们演出人间百态——有韧带撕裂的运动员,染上了毒瘾的职业经理人,患有性病的老太太等。学生跟他们接触时,总是要建立“目光接触”,看着病人,才能表现出“我们在关心病人”,他们会提问,问出来的关键信息越多,得分就越多。在“同理心”这部分,学生要做到这两条:一、在多大程度上能想象病人的过往经历;二、提出恰当的问题,揭示暗藏的困顿之处。简单来说,就是想象和询问。二者相辅相成,你想象出一些东西,才会提出适当的问题;你得到了相应的答案,才能更好地提问。贾米森是学文学的,写过很多非虚构作品。她在文章中说,就同理心而言,询问和想象一样重要。同理心要求你始终意识到你所能了解的东西永远只是一个人经历中的一小部分。
贾米森扮演“标准病人”的时候,25岁,她演的是一位患有癫痫病的女子,可在真实生活中,她马上要做两个手术。第一个是堕胎手术,她交了一个男朋友,没采取避孕措施,两人决定把孩子打掉。第二个是心脏手术,心率过快,要用一根导管消融心肌处的一个结节。贾米森感到孤独和恐惧,她的身体在发生变化,她腹中有一个胎儿,她很伤心,又欲哭无泪,她很想跟男朋友聊聊她的感受,她给男友发了一条短信,却迟迟得不到回复。她知道,怀孕、堕胎,男人和女人对这件事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像是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渐近线,但她希望男友能跨越这种隔阂。“感同身受”,这四个字非常之难。感受,一个人心里的感受有多少是来自身体的?如果一个女人来了月经,她说,我很难受,她的男朋友恐怕很难做到“感同身受”。如果一个女人怀孕了,可她要把这个胎儿打掉,她的男友一定会知道女友非常难受,但他还是无法感受到,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难受。
发表文章24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164人
作家,《三联生活周刊》资深编辑,《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主播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