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大漆家具

作者:李晶晶

2018-02-24·阅读时长5分钟

45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22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明万历黑漆描金穿莲瑞狮戏球图方角柜 )

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在香港出版后,港台地区收藏家开始涌入内地市场,掀起了一股家具收藏热,蛰伏已久的家具商人于是开始在全国各地收购老家具。天津、沈阳的文物市场是“大本营”,河北大城、青县、雄县等一些离天津几十公里的小县城受到辐射而成了老家具的集散地,山东、山西、陕西和东三省的一些老家具商也纷纷加入这个行列,由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

由于历史变迁,明清时期有价值的家具除了被毁掉的那些,其余大部分都流散到老百姓手中。“当时家具商到农村收家具,一般是提着两瓶酒找到村长,然后通过广播把收购旧家具的消息告诉大家,价格大概是在100元一件。老百姓哪会知道东西的好坏,于是都把自家的旧家具搬到场院卖给家具商。家具商把收来的这些家具或拿到市场出售,或销售给港台地区的客人,由他们再卖到国外的家具市场。”一位藏家说。这些从农村收上来的家具,在当时被称为“中国乡村家具”,台湾地区的古董商人陈仁毅和洪光明在大陆收购了大量的家具。

到了90年代初,一些商人发现,“乡村家具”中的硬木家具和高古家具(明早期)能卖到不错的价格,于是把它们挑出来单独销售。到90年代中期,家具收藏形成了三类群体:一种是专收黄花梨、紫檀一类的硬木家具;一类是收柴木家具;还有一类就是在这两者之间的专门收藏大漆家具的。行里人说:“大漆家具算是补了一个缺,买这类家具的人属于没钱买贵的硬木家具,又看不起价格低的柴木家具。打个比方,如果当时一把柴木椅子卖800元,紫檀的价格就能到80万元,大漆的椅子价格大概在5万元左右。因为大漆家具保养不易,当时国内的收藏家都不收,所以市场上有的基本上都流散到港台地区或欧美去了,欧美藏家非常喜欢这类大漆家具。”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李晶晶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5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绿茶之道

皖鄂川滇原生态调查

123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