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无词的歌:《“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作者:段召旭

2017-08-01·阅读时长2分钟

120552人看过

无词的歌:《“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16.6MB
00:0019:21


关于选曲与讲解顺序

本课程将不按照音乐史的顺序,而是挑选古典音乐中好听的作品来讲解,也会提及相关作曲家的生平与时代,但不会成为本课程的重点与线索。

古典音乐小知识

·奏鸣曲:音乐中的一种体裁,类似文学中的散文、诗歌和小说。

·器乐曲的几个种类:

1、声乐化的器乐曲:仿佛一首没有歌词的歌。

2、舞蹈性的器乐曲:节奏鲜明,名称里有时会带有“舞曲”等字样。

3、纯器乐化的器乐曲:展示器乐的特点,其特点为快而多。例如《野蜂飞舞》、一些技巧性的练习曲等。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月光”奏鸣曲》分为三个乐章,我们先从第一乐章讲起。第一乐章是整部奏鸣曲中非常重要的乐章,经常被拿出来单独演奏。

·名称“月光”的来历:

贝多芬在创作这首曲子时并没有将其命名为“月光”,只写了“幻想曲一样的奏鸣曲”。“月光”的名称来自后来一位评论家对这首曲子的第一乐章的评价——“感觉像是月光照在瑞士的琉森湖上”。整首曲子的名称来源于人们对第一乐章的感受,可见第一乐章的重要性。

·《“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属于“器乐曲三类型”中的第一种,即声乐化的、歌唱化的作品。

开 头

连续的三连音——这首“无词的歌”的前奏,铺垫出一种气氛与情绪(低音区、慢速度:并不愉快的情绪)。

旋律:旋律与伴奏都由钢琴演奏,音色的区别不大,需要学会分辨旋律与伴奏。

第二句:能够听出明显的乐句,表达着一种疑问的语气,像是一个问号,在发问“为什么?”。

继续下去:音乐在拓展,在更高的音上继续发问——仿佛一直在疑问,远处有一个声音在回答,却始终得不到答案。

中 段

一连串的三连音——这首“无词的歌”的间奏。

第一部分的“再现”——再次出现时往往也还有一些变化。

结 尾

明显的旋律结束。

尾 奏

持续的低音一直在发问。

《“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就在这样一直疑问、找不到答案的苦闷与郁闷中结束。

《“月光”奏鸣曲》经典演奏版本

威廉·肯普夫(Wilhelm Kempff)

(1895~1991,德国钢琴家、作曲家,20世纪最重要的贝多芬和舒伯特钢琴音乐的演奏者之一,其演奏含蓄细腻,织体清晰,音色如歌,分句和速度自然而合理。作为钢琴家,他录制了贝多芬和舒伯特全部钢琴奏鸣曲和其他作曲家钢琴作品的唱片,并编辑出版了舒曼钢琴作品选集;作为作曲家,他创作了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和管风琴的作品。)

拉杜·鲁普(Radu Lupu)

(1945~ ,罗马尼亚钢琴家,当世最伟大音乐家之一。其演奏追求音的微妙与流畅,在微妙的音中追求透明的阴影感;追求强音及它所造成的鲜明的明暗效果,强调动态与幅度。鲁普演奏的舒伯特、布拉姆斯及戈尔德堡合作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最具特色。)


文章作者

段召旭

发表文章662篇 获得228个推荐 粉丝7728人

钢琴演奏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段召旭·古典音乐说明书(第一季)

不高冷有温度的古典音乐

346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2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