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巴黎有多甜

作者:驳静

2019-01-23·阅读时长4分钟

690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483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位于巴黎圣-日尔曼街区的Pierre Hermé门店


文/马乂

闪电泡芙(éclair)——现代人的爱情观

一直都没吃到闪电泡芙的我,晚上要去搭乘法国的夜间卧铺火车离开巴黎。为了鼓励我,我的朋友叶天雄,这天下午带我来到巴黎1区的“Sébastien Gaudard”甜品店,一偿夙愿。

首先,在甜品上,叶同学特别有发言权,不只是因为他有“sweet teeth”,还因为他整个人都非常“sweet”,对朋友、对恋人都是如此。叶同学定居巴黎前,曾在蒂芙尼中国公关总监的职位上,做出过几个既前卫又接近社会真相的策划案,其中一个是基于“现代爱情”。他告诉我,后来他是这么跟老板辞职的:我也要去追寻我自己的“现代爱情”了。随后他就到了巴黎,与在此学摄影的男友团聚——不过,下飞机的第二天,他在蓝带厨师学校的8个月课程就开始了。

泡芙里,老叶最喜欢的是巴黎-布雷斯特(Paris-Brest),这项因为同名自行车骑行比赛发明的甜品,样子就是自行车轮,不过,不提前说明,这种联想实在过于勉强。在老叶眼里,闪电泡芙着实是最轻盈的法式甜点。他另外还推荐了另一家名为“Stohrer”的甜品店,这里的咖啡味闪电泡芙,“形状完美,一根直接吞下,单纯的咖啡奶香腻得恰到好处”。我吃到这根闪电泡芙呢,是传统的巧克力口味,是那种有条不紊的甜,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正如我吃掉它的速度——或许,也是现代人遇到真爱时的态度。


(贾睿 摄)


马卡龙(Macaron)——法式网红

我第一次到巴黎时,一位本地朋友带我去吃马卡龙竟然也是在香街的拉杜丽(Ladurée),我印象中那家店里仍然有不少法国人在排队。后来马卡龙在中国突然走红,竟然还为颜色们代起了言,那就是意料之外的事了。这次在巴黎,最大的收获之一是,去尝了皮埃尔·艾尔梅(Pierre Hermé)店里的马卡龙,算是重新认识了马卡龙君,因为以前老吃到一些怪异的刺激的甜,并不讨人喜欢,难吃的马卡龙还会有种塑料感。

也正是因为艾尔梅,马卡龙重新唤醒了法国人的热情。不过我一想起从前老听人说马卡龙是“少女的酥胸”,就觉得这对少女有误解,也对马卡龙不怀好意,以及互换副词也完全成立:对少女不怀好意,对马卡龙有误解。可以在皮埃尔·艾尔梅店里吃到十几种口味,甚至还有“鹅肝”口味的,如果非要用女性去形容马卡龙,起码是“多变的女郎”才对。

他家有一款名为“Ispahan”的大型马卡龙,说“大”是因为它比我们常见的几乎能一口吞的马卡龙大好几圈,除了显而易见的覆盆子,还有隐秘其间的荔枝。而玫瑰,来自伊朗。它吃起来是一种朦胧的甜,好像清早在迷雾中看到对岸有一座城堡,覆盆子清清浅浅的酸就是此时的第一缕阳光,冲散了雾,看到了城堡,刺激了口腔,提醒了甜香。

文章作者

驳静

发表文章215篇 获得15个推荐 粉丝1125人

j'écris, la nuit tombe, et les gens vont dîner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环球寻味记 | 2019

以食为旅 四海一家

1084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