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史间一隅

作者:冬儿

2019-05-30·阅读时长4分钟

327人看过

读一本书,《中国人的生存规矩》,吴晗著,吾心甚沉!

历史,是多面的,你可以只看锦绣繁华,你可以只看波澜壮阔,你可以只看香衣鬓影,你可以只看英雄豪杰,你可以只看精彩传奇,你可以只看豪门奢靡,你可以只看风流才子,你可以只看道学卫士,你可以只看帝王将相。没错,扭转历史的往往是极个别人发挥了他们正向的或者反向的作用,只是,历史是属于全人类的,那些伤痕往往烙印在占据最大比例的劳苦大众身上,真正持续推动历史的是他们,让人类繁衍至今的是他们,历史的着眼点,也应该分一杯小小羹,给他们。

历史人物论出名,人尽皆知的凤毛麟角,杨玉环就是其中一位,历史事件论传奇,人尽皆知的也凤毛麟角,杨玉环被吊死马嵬坡算其中一个。我没想说她,也没想说安禄山和杨国忠的恩恩怨怨,我只是需要她来切入一个时间点,讲一段关于布衣的故事。我不知道这段故事大家是否知道,反正我在读吴晗先生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如今我知道了,就像怀揣着一个秘密,一个沉重的秘密,一个不该是秘密的秘密,一个应该广而告之的秘密,能不用通过读这本晦涩的书,通过随意哗啦我这篇文就能知道这个历史事实,我甚慌的心,也许能平静一些。

首先这篇文章是独立的,题目是《回纥助唐记之贪婪无耻的援助者》,历史的大背景就是安史之乱。再多说几句就是,杨国忠仗着杨玉环这个好妹妹做了宰相,他忌惮安禄山这个三大军区节度使,基本上就是三军总司令了,在唐朝有这么个不成文的规定,三军总司令就是后备宰相。作为正值壮年的现任宰相杨国忠开始做构陷安禄山的事情,想要提前打掉这个后备,给自己延长退休期限,可能那会儿还没有完善的退休保障机制,杨国忠未雨绸缪了一下。安禄山也不是吃素的,丢木瓜打在杨玉环的乳房上,光着膀子给李隆基跳肚皮舞都是他的副业,主业绝对是一只披着羊皮的大野狼,他虽戍军在外,朝廷里有几个眼线很正常,杨国忠一个靠妹妹发家的主儿,做事儿滴水不露的可能性极低。接下来的事儿就简单了,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三军总司令造反,李隆基带着杨玉环以及杨国忠就跑了,来到了后来的历史名胜马嵬坡。护驾的人都是干安保的,不是打仗的,只能防个刺客啥的,哪都能跟《琅琊榜》里的蒙挚相提并论,安禄山不是要清君侧吗?我们把杨国忠交代了他不就得退兵吗?看见没,干安保的都比当朝宰相杨国忠脑袋灵光,傻啊给上级领导惹那么大个篓子还跟着领导一起跑路,不舍你舍谁。国家都不在自己控制范围了,要治国治的本来就不咋地的宰相干嘛,李隆基很痛快的就把大舅哥丢出去喂狼了。安保们此时智商炸裂的高:兄弟们,我们把皇帝老婆的哥哥弄死了,回去以后她一哭二闹跟我们秋后算账怎么办?

没错,这就是杨玉环非死不可的原因。

以上是铺垫,接下来是正题。杨家兄妹俩,再有名,也没那么值钱,让安禄山直接退兵是不可能的,安禄山也没那么傻缺,知道自己不反到底是不行的,一不小心直接越过宰相这一级当了皇帝也不一定。眼看着唐玄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创下的大唐盛世就要被一跳肚皮舞的异族人端了,这时,来了一堆趁火打劫的回纥骑兵,向大唐开出的条件是:除了每天二百口羊,二十头牛,米粮不计的军队给养,助唐收复的失地,让他们烧杀抢掠三天。

比这无耻的条件更无耻的,是条件接受者。

安禄山本就出师无名,两面夹击之下很快溃败,回纥大军进入东京之后放手抢掠了三天,“家家像洗过一样的空房子,和丢了老婆不见了女儿的丈夫和父母。不过,主权是完整的。”这场交易的双方,一个可以回老家当皇帝老儿了,一个做一票大买卖吃了一百年,活生生让大唐给撑死了。

经过安史之乱,大唐溃不成军的样子让许多人生出狼子野心,断断续续九十年之间,回纥骑兵多次前来助阵“打劫”。一个不高兴,就屠杀一万多人,放火烧城,老百姓们命如草芥。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唐军竟然也开始效仿,老百姓们衣服被抢光,全城人赤裸着身子哀嚎。然后国君呢,为了答谢回纥的国际援助,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嫁过去用于和亲,一次次的赦免在本土犯下滔天大罪的回纥人。别说大唐子民了,部级领导在回纥人面前都被侮辱虐待致死,依旧没有得到任何制裁。贸易通商就更不必说了,强买强卖,基本上连买卖的形式都可以忽略不计,就是借着贸易明抢。有时候连贸易这个幌子都不要了,直接纵兵来抢,就是侵略,唐军自然要全力抵抗,逼出境内一个月后,大唐连一个兴师问罪的使臣都没有派出来,好像事情没有发生过,就是被打了,连问一声“你为什么打我”的勇气都没有,而且国际关系照旧,好像双方梦游了一场。

这样近百年的耻辱日子是怎么结束的?答,人家自己内乱,基本属于自动解体,应该是被撑死的,不是吃撑了没事儿干,哪来的闲工夫闹内讧?

曾国藩有很多很多书信、日记还有会议纪要之类的文献资料存世,所以名言警句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人忙着给他梳理,冯唐也加入了,梳理了一本《成事》。反正市场上一会儿曾国藩家书如何如何一会儿曾国藩日记如何如何,眼花缭乱,用最精简的归纳法归纳一下就八个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读历史也一样,吴晗、钱穆以及《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先生,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历史学家,他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并不是平常心,而是一颗悲悯之心,投入海量的心血去拼凑历史极小极小的一瞬间。我是历史学的门外汉,吴晗先生这本书是选编,篇幅都是独立的,不系统,看不懂的我可以直接略过。大到君王的一次早朝小到百姓一家的收入,分门别类的仔仔细细的讲述了中国人在某段时期内的真实生活状态。就比如过了千百年之后,学校的老师们要花很长时间很多耐心才能让学生们了解“社区”是个什么机构一样,吴晗先生用真实的数字来还原给我们这些零碎的真实的历史,态度严谨到什么程度?一段五行不到的文字,注释出处十二个之多。

百姓,是磐石,那些一心只保自己的安危和王位,毫无顾忌坑自己百姓的政权只有被百姓瓦解这一条路可走。经过一次次的淬炼,我们也应坚信自己的身上淌着的血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今日跟朋友说:“当下,我们绝大部分人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瘟疫、没有饥寒、没有压榨、没有罪恶时刻威胁、没有可恶的亲人没有奸诈的合作伙伴没有你死我活的决斗场的时代,最主要我们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国家政权,你知道这样的日子对我们平头老百姓来说,有多难得吗?”


文章作者

冬儿

发表文章161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25人

我不是作者,我永远是一位读者。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