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19-11-13·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731个字,产生1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仲伟民
道光在位的三十年(一八二○至一八五○),是中国历史发生大转折的时期,正如李鸿章所说,此间所发生的事件实乃“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十九世纪上半叶也是世界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诸多科学发明发生在这个时期,尤其是蒸汽轮船和电报等的发明,大大拉近了世界与中国的距离。面对前所未有的海外强敌,清朝原来那套怀柔和远交近攻的策略完全不起作用了。
尽管我不同意将一八四○年作为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分界线,但包括鸦片战争在内的道光朝三十年特别重要。此前的中西冲突发生在暗处,而这个时期却是全面公开爆发。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国人对外界发生的变化毫无所知,惧怕海洋、惧怕外界势力打破国内死气沉沉的局面,是当时朝野上下共同的心态。道光皇帝不仅继承了乾隆、嘉庆帝时期的闭关传统,而且变本加厉,再与排外、怯懦两种心态结合在一起,使这几十年的局势始终是一团糟。
国内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以及列强在南方沿海地区越来越频繁的活动,让道光帝忧心忡忡。同其他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他也昧于对海外知识的了解,因此认为关上大门似乎更为安全。道光即位后,采取了更加闭关锁国的措施。比如,一八二六年的一位葡萄牙人被礼送出境,这是最后一位在北京任事的欧洲人。此人曾经在钦天监任职,因为清朝没有任何一位官员胜任这个职务。当时在清朝任职最多的欧洲人就是葡萄牙人,至此,获准留下的只有几个俄国人。从此,清朝与西方的联系几乎完全中断,东西方的交流再次出现了大倒退。
与当时所有的中国人一样,道光帝对外部世界同样一无所知,可他又隐隐约约感觉到了异域世界对“天朝”的威胁,这是他不遗余力驱逐欧洲人的主要原因。这种无知且惧怕的心态,后来逐渐导致他对异域世界的极力排斥和对抗。比如,他再也不像他的祖上那样喜欢西洋奇器,对于西洋的科学和艺术,他也兴味索然。而西洋的坚船利炮更让他心惊胆战,他认为这可能将构成最大的威胁。道光帝是这么考虑的:绝对不能让西洋人踏上大清这片国土,更不能让汉人接触西洋人;只有坚决屏蔽西洋人,让西洋人那些奇技淫巧远离大清,大清才有可能是安全的。但是,他也已经隐约感觉到,这个对大清构成威胁的西洋与此前的朝贡国完全不同,他们手中掌握着难以抗衡的奇器。当然,道光帝的这种心态也是当时国人的心态,是当时的国情。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20755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