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19-11-13·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891个字,产生2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莫沉
颜值,源自日语“颜面偏差值”,字面意思是指外形的价值。这意味着在消费社会,外形与其他商品一样可以被估价及流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经济学家丹尼尔·哈默米肖(Daniel Hamermesh)便开始关注劳动力市场中外形特征与雇佣收入的关系。他在《美貌买单:为何有魅力的人更加成功》(Beauty Pays:Why Attractive People Are More Successful)一书中指出,比起相貌平平的同行,外形出众的员工更容易获得高收入和晋升机会。哈默米肖将这一类研究命名为美貌经济学(pulchronomics),它说明好的外表的确能够换来不菲的物质回报,相应地,人们为美化形象进行种种改善与投资,也可以被认作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但是,量化美貌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由谁来制定?除了长相,身体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市场价值?哈默米肖研究的职业领域并不强调外形,那么,在一些几乎完全由外形展示构成的行业,比如说演艺界,一种被广泛追捧的外形究竟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在肯定美貌溢价现象的前提下,美国社会学者阿什利·米尔斯(Ashley Mears)试图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做出具体回应。她的《美丽的标价:模特行业的规则》(下引此书只注页码)一书,正是以
时装模特这一颇具神秘色彩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质疑美貌的中性立场的同时,着力重现时尚行业错综复杂的生产运作机制。时装模特拥有先天的外形优势,可谓是造物主的宠儿,他们身着当季最流行的服饰、完美地出现在潮流杂志和各种推广当中,在普通消费者看来,模特就是时尚的化身,这是一份让人艳羡的职业。可惜事实并非如此。米尔斯一针见血地指出,赢家通吃才是模特行业的通则:“时尚界只有极少数的人主宰最高等级,得到金钱与看得到的荣誉。”长期盘踞收入榜首的超级模特吉赛尔·邦辰(GiseleBunchen)是大赢家,备受设计师喜爱的凯特·莫丝(Kate Moss)是幸运的,中国模特刘雯跻身世界超模之列,也是可喜的—但除此之外,绝大多数模特的劳动付出与回报极不对等。
由于工作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有不少模特到最后只能宣告破产,这与人们想象中的光鲜与奢靡实在是格格不入。更关键的地方在于,大量模特的低收入状况与外形是否出众并无直接关系,这种局面应更多归咎于他们的地位:时装模特身处行业层级制的底层。在米尔斯整理并勾勒出的时尚文化市场生产机制里面,模特身价不是一人说了算,而是由星探、经纪人、助理、造型师、摄影师、杂志编辑、设计师等共同决定。至于这套机制的稳定运行,则有赖于对惯例、规则、客户要求的共同维护以及小道消息的迅速传播—“无形的社会世界一直运作在时尚背后,努力将文化价值加诸‘外表’之上。”也就是说,经济学假设美貌与收入之间有普遍性的正向关联;但涉及某些身体展示类职业时,这种联系却被“不为人知”地切断了。米尔斯之所以能对时装模特做出如此精准且独到的剖析,与她曾是模特、后受训于社会学的经历有关。以学者身份“潜入”模特世界,米尔斯的实践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0755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