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领略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曾焱
不介入政治,没有承担预言和拯救的社会责任,这样的文人在精神上有没有可能高贵?在杨绛先生的一生中,这样的设问她曾不止一次面对,并且也给了自己的回答。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1993年12月,杨绛助钱锺书选定《槐聚诗存》,埋首书房一个多月为他誊清了书稿。她在自己的“生平及创作大事记中”对此事有几句简单记述,写得淡淡,现在读来却让人感触:“我抄诗错字百出,锺书皆未校出。我二人皆老且病矣。”日期是1994年1月,杨绛第一次在记事中提及书斋之外现实衰老的逼近。
1997年早春,钱瑗去。1998年岁末,钱锺书去。87岁的杨绛,失去了生命中仅有的两个最亲的人。在生命最后一程,对她更重要的两件事情,一是帮助三联书店定稿出版《钱锺书集》,另就是整理钱锺书生前的读书笔记和手稿,包括中文笔记、英文笔记和日札。钱认为这些东西“没用了”,但杨绛不这么看,她觉得这些是他一生积累的知识,对其他学者做研究是有用处的,而保存手稿最好的方式是整理出版。钱锺书的手稿装了几大麻袋,7万多张,多数是字迹已模糊的散页和纸片。杨绛戴镜逐页辨认,再仔细剪贴、分类和梳理,最后交到商务印书馆影印。
日复一日,她不慌不忙地,一个人在书桌前做着这些繁浩的工作,边整理边交付出版。2015年年底,《钱锺书手稿集》终于全部出齐,其中包括《容安馆札记》3卷,中文笔记20册,外文笔记48册。钱锺书刚离去的时候,杨绛曾说:“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一位和她比较亲近的三联老编辑说,2016年5月25日听到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真有一种感觉,好像她就是把钱先生这些事情都做完了,打扫干净了,走了。”
主讲人:曾 焱
2003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现为《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留学法国归来,继续对法国文化精神、浪漫气质做深入寻找。曾焱所关注的女性,面临着不同的情感困境,她充满热忱地歌颂她们那种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忘我追求的自由精神。这些女性传奇背后,是丰富的文化生态,绘画、音乐、文学、哲学,一个个领域都莫测高深,不能进入这些领域,就无法深入体会到这些艺术家的情感与精神境界。
1、三联生活周刊与杨绛先生有何渊源?如何从阅读的角度来理解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
2、三联文化记者曾焱为什么认为在作家中杨绛先生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例子?杨绛先生在戏剧创作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杨绛先生是如何在巨大悲痛之中完成《我们仨》的写作的?杨绛一家是如何在大时代的历史动荡中保持自己的精神世界的?
4、怎样体会《干校六记》、《将饮茶》等作品的内涵?杨绛先生如何用文章回忆傅雷先生?
5、杨绛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怎么来描述她?
1、“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群体。 2、文学爱好者,想要理直气壮地做一个文学青年的人。 3、希望对杨绛先生及其文学创作有所了解的人,想要在物质消费时代以赤子之心看待人生的人。 4、“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想要一睹民国知识分子家庭生活风采、在现实中难于平衡家庭生活与个人价值的人。
1、本产品包含曾焱的5段音频共约60分钟,以及干货书出品人俞力莎、王睿妍所做的内容整理。
2、本产品为虚拟内容服务,一经购买概不退款,请您理解。
3、在服务号中收听音频遇到问题的用户,或者需要音频播放进度条请前往应用商店下载中读App,登录收听。
“在六十三年的家庭故事之外,《我们仨》还有大时代的背景,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如何在半个多世纪的动荡之中...
享受课程折扣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