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江涛
2021-03-25·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716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百人一首》选编了日本570多年间100位著名歌人的作品,每人一首,共计100首和歌。图为第73首,由日本11世纪汉学家权中纳言匡房所作,歌曰:“遥远的高山上/盛开着樱花/近处山峦/升起的团团烟霞/啊,莫把我视线遮住了吧!”
疫情中的“川柳热”
“老太婆自制的口罩/我快不能呼吸了”
“心怦了一下/还以为是爱情/其实是心律不齐”……
前段时间,网上广为传播着这样一首首日本老人在疫情期间写作的短诗,自嘲的幽默,又带着一丝伤感,令人感动。这样像网络段子一样流传的小诗,其实都是日本“银发川柳”大赛去年的获奖作品。
这项由日本公益团队“全国有偿养老院协会”创办的诗歌比赛已走过20个年头。主办方为我们提供的材料显示,“银发川柳”的作品内容主要与老龄社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相关,以反映日本超老龄化社会的世相、以银色一代的第二人生援助为目标。互联网上广为传播的20首获奖作品,选自10663件投稿,这些来稿中排名前三位的题材分别为:新冠疫情,肉体与脑力的衰退,孩子、父母、妻子等亲人相关话题。
对中国人来说,更为熟悉的日本诗歌是俳句,念过一些文学史的人,多半还能脱口而出“俳圣”松尾芭蕉的名句,“古池呀/青蛙跳入水里的声音”,但对川柳却往往陌生。这种陌生,与周作人几乎在100年前引介日本诗歌时的情形相仿。1923年,他在《论小诗》一文中写道:“日本古代的歌原是长短不等,但近来流行但只是三十一音和十七音的这两种,三十一音的名短歌,十七音的名俳句,还有一种川柳,是十七音的讽刺诗,因为不曾介绍过,所以在中国是毫无影响的。”
简单来说,川柳就是一种俳句的变体,“川柳可以归入‘杂俳’,杂俳更为通俗、大众化,里面有个派别叫川柳。川柳是18世纪江户时代市民经济兴起后,有点文化的老百姓做的一些调侃讽刺社会现象的诗歌,有点像打油诗,但内容要有讽刺的诙谐。”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隽雪艳长期研究日本中世和歌,据她介绍,川柳虽然在学界不像和歌与俳句那样受人重视,却因其通俗简单、脍炙人口,在当代日本深受大众喜欢。
在日本生活四年多的孔晨,留学所学传媒专业,毕业后在一家不动产公司上班。虽然以前学日语的时候已接触到川柳这种诗歌形式,但真正让她印象深刻的还是在去年疫情期间。“那会儿日本有一家大的保险公司‘第一生命保险’举办了川柳比赛,疫情期间出了评选结果,我正好在地铁上看到了。很讽刺,日本人很强调社交距离,不能离太近,其中一句获奖的诗这样写:‘我和女儿/很多年前/就保持着社交距离。’”
在日本,川柳这种古典诗歌形式,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根据书写主题的不同,至少分为四类:上班族川柳、银发川柳、御宅族川柳、女子会川柳。与网络上流传的银发川柳相比,上班族川柳,又被称为社畜川柳,作为一种工薪阶层的吐槽式短句,受众自然更为广泛。其中一首上班族川柳这样写道,“想买独院住宅/可能买起的地方/都有熊出没了”。调侃了高房价的压力。御宅族川柳则偏宅一点,是风靡日本的二次元文化的体现,孔晨随手帮我翻译了两条,“与其花精力在一岁的孩子/不如投身于二次元/家里很乱”,“没有钱/没有伴侣/没有焦虑”。
女子会川柳,则偏于从女性角度书写家庭与职场生活。比如“最近怎么样?/在你问之前/都挺好的”,“收拾不了了/桌面是/人生也是”,读后让人总有会心的感触。
川柳为何在如今的日本如此盛行?一位日本博主在博客上谈到自己的理解:“川柳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盛行。可是,为什么川柳成了热潮呢?或许是因为,如今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闭塞。人们面对郁闷、压抑和未来无望的现状,想通过搞笑、诙谐和讽刺的方法,还有自嘲的话题,来排遣心情吧。而川柳热潮是否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力量’的复兴,还是一个疑问。不过,川柳热潮的主角是普通大众,这让人感到痛快。川柳在打动人心之前,有种震撼身体的力量,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67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