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贝克特

作者:石鸣

2018-02-22·阅读时长5分钟

53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98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贝克特 )

萨缪尔贝克特去世时,人们才发现对这位大师知之甚少。他一生注重隐私,像他的前辈偶像詹姆斯乔伊斯一样,躲避任何宣扬个人的场合,尤其是成名后,他对采访不留情面的拒绝甚至让他的经纪人尴尬,他不在无线电广播中讲话,也不在电视屏幕上露面,甚至人们无法确定他的长相。1969年获诺贝尔奖后,他表示接受奖项但不愿亲自前往瑞典领奖,以免需要出席公开仪式和发表讲话。他去世4天后,秘密葬礼举行完毕,才对外界公布他逝世的消息。他也拒绝公开讨论他的作品,或者给予阐释。他一生中只有过两本授权传记,一本出版于1978年,另一本授权时距离他的死亡不到一年,按照他的意思,在他妻子和他本人都过世以后才出版。

他出生于爱尔兰,入都柏林三一学院专攻法语和意大利语,21岁时因为交换项目在法国巴黎度过两年,返回都柏林完成学业后进入当地大学任教。然而爱尔兰的保守生活很快让他感到厌倦,他也不想在学术界发展,便在26岁时突然辞去教职,漫游英国、法国和德国,于31岁定居巴黎并在此度过终生。

贝克特第一次来巴黎是1927年,“一战”后,巴黎会聚了一大批文学和艺术天才,正是海明威笔下的“流动的盛宴”。在众多名人中,贝克特有幸结交了詹姆斯乔伊斯,乔伊斯比他大24岁,然而他们同为爱尔兰人,大学时都是修习法语和意大利语专业,对语言和文学有着相似的爱好,很快便成了挚友。但贝克特并未如传言所说那样,成为乔伊斯的秘书。作为一个“年轻伙伴”,他只是在乔伊斯视力下降时为他朗读。当时乔伊斯正在创作《芬尼根的守灵夜》,有一次,他向贝克特口述了几页构思好的内容,口述过程中有人敲门,贝克特便答应了几句。后来贝克特阅读正式文本时,发现口述被打断的那个地方多了一句他应门的“进来”,他很诧异,乔伊斯却表示,“就这样让它去”。

文章作者

石鸣

发表文章2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21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法范儿

法国文化精神中的50个角色

170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