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成年人,读读《三字经》也无妨 |Vol.5

作者:苗炜

2022-06-07·阅读时长2分钟

6710人看过
我们对古代典籍的了解,其实还一无所知

成年人,读读《三字经》也无妨 |Vol.5

88.2MB
00:0001:04:12

🎤主播/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萧桓,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副编审,著有《知道几句三字经》(与刘勃合著)等书

我们先来做一个测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请问它的第五句和第六句是什么?

如果你可以毫不犹豫地念出第五句“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请在评论区留言“1”,让我们都给你点个赞!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像《三字经》《千字文》等著名的蒙学读物,我们似乎从小就在熟背,以为自己很了解,但是当我们长成了大人模样,如今一旦认真说起来,记忆却好像都翻车了。那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学这些古代蒙学典籍有用吗?

本期节目中,苗师傅邀请了嘉宾萧桓,在他参与撰写的《知道几句三字经》中,他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成年人,其实读读《三字经》也无妨”


作者:刘勃,萧桓

别以为两人只是聊了《三字经》,再从《百家姓》到《千字文》,苗师傅和萧桓不仅聊到了“中国古代的姓氏文化”,还说到了在《牡丹亭》中被用来玩梗的“千字文密码体系”,其中或许也揭开了不少人一直以来的疑惑——“赵钱孙李”凭啥排在《百家姓》的前四位呢?

除此之外,节目中那些有关“用《三字经》开蒙,就能识字迅速”“学蒙学到底要多深”的讨论,也很适用于家长们来听听。比如,家长到底该拿怎样的态度和方式,用这些蒙学书籍教育孩子呢?

节目中,嘉宾萧桓提到“现在不少孩子连读金庸的作品都觉得文字生涩,是文言文”,这背后或许是如今比较浅显套路化作品盛行的结果,也或许有其他的原因,你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互动。


时间轴

06:00 蒙学的蒙,不是你长得萌的萌

09:00 古人写诗就像我们唱卡拉ok?

13:25  “用《三字经》开蒙,半年能识二三千字”,靠谱吗?

17:51 《三字经》也是需要讲解的?

22:21 《三字经》究竟是谁写的?

24:50 为什么古人很重视《百家姓》?聊聊中国古代姓氏文化

33:30 “现在大学毕业恐怕也读不下来《千字文》”

36:03 古典小说里的《千字文》——文人的玩梗?

39:56 越古的典籍越难读吗?

44:47 现在的孩子连读金庸都觉得生涩了

47:40 西方标点符号与中国古代的句读有何关系?

55:23 没有广播的古代,辽宁人和江苏人读《三字经》能一样吗? 

【互动方式】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对于本期节目话题的想法或问题,主播将可能进行互动!一定要订阅《天真与经验》哦,在我的-播客订阅中即可查看更新信息。节目将在双周二更新,不定期加更!




节目中涉及到的人物与书籍

《急就篇》:西汉史游撰字书。该书是中国古代教学童识字、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字书,在古代常被用作识字课本和常识课本。

《幼学琼林》: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创作的历史类著作,本书对中国中古历史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再探索,不落以婚宦论门阀士族的窠臼,对中国中古政治史中的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精辟的见解。

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


【延伸阅读】

课程|《苗炜·文学的30次夜游》

课程|《苗炜·文学体验30讲》


2022.6.7

编辑/天健、高佳琪(实习),音频剪辑/译丹

丨天真与经验丨

《天真与经验》是作家苗炜×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谈话类播客。在这档节目中,他将以知识分子的敏锐和思考,对话来自不同领域的实践者,进行人文新知、社会生活、公共话题的讨论,找寻抚慰时代困境的方法论。
“为了获得一些经验,我们还是天真一点儿吧”。
主播苗炜:人称“苗师傅”,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原《新知》杂志主编。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苗炜

发表文章20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247人

作家,中读音频课《文学体验三十讲》《文学的30次夜游》主讲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从知识经验出发,找寻生活、时代的方法论。

111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