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冬婷
2018-02-28·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600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贾冬婷)
(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
)
三联生活周刊:全球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作用于出口应该是最直接的。长远看,这表明我国外贸大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吗?
隆国强:的确,我国出口增速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逐月回落,主要受到几个重要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外需增长乏力,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欧洲受困于主权债务危机,核泄露危机令日本本已乏力的经济雪上加霜,外部环境的恶化对出口企业直接形成了打击。同时,我国内部也有一些因素从不同的侧面会聚在一起,进一步加剧了出口企业面临的种种困难。其一,出口成本大幅上升。工资、原材料快速上涨,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导致我国出口企业成本上涨,出口价格明显上升。其二,中小企业经营融资难。大多数商业银行在紧缩贷款规模的形势下,在信贷上会优先选择大企业,那么对中小企业来说,就面临着非常大的融资困难。展望未来,上述影响我国出口的内外部因素难以出现逆转。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前景不乐观,持续低迷的可能性很大,外需不振将继续影响出口企业。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未来20年的外部环境,将和过去30年很不一样,现在正是一个转折期的“时间窗口”。过去30年可以划分为两段来看。前一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以前,那时候全球经济形势不好,“冷战”、滞涨,但是中国面临一个机遇,不是在需求方面,而是在供给方面,东亚经济体劳动力成本上涨,开始寻找低成本加工的地方,正好那时候我们打开国门,开始搞“三来一补”、经济特区、加工贸易等,就这样把中国低成本的优势和东亚企业的技术、管理、渠道、品牌这些优势结合在一起了。后一段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冷战”结束,在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及此后的资产泡沫推动下,全球经济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经济繁荣。正好在这个时期,中国加入了WTO,投资的透明度、可预期性都有了更好的前景,可以说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面临机遇。得益于全球化,得益于全球跨境产业转移,供给方面的机遇继续扩大。可以看到,外资真正大规模引进来是1993年以后,一年一个台阶,到了2000年,中国就变成了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国了。需求方面也得益于全球经济繁荣。由此,中国把低成本的优势充分地发挥了出来。
发表文章7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343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人文城市奖总策划。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