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7-08-03·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736个字,产生13条评论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99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文学、哲思、博物和行旅
528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yulinxin划线
03-22 12:35
弥合生命运动的连贯线索
游客1551682610767划线并评论
03-12 09:55
在历代哲学大师的笔下,植物从来都未占据一个显要的位置。卢梭的《植物学通信》本是他写给4岁的小表妹的科普著作,没人会称其为代表性著作。而王阳明也恰好是在庭前默坐之际偶然窥见了面前的修竹,似乎也没有谁会由此论证植物与他的心学体系有何本质性关联。在西方哲学史上的那些皇皇巨著之中,植物总是偶尔闪现,或作为生动的例证,或作为典型的隐喻,即便有时能够激发、推进思想,但此种暂时性的功效始终不会是
03-12 09:54
孱弱之思,正是要区别于传统西方形上学的强力形态,后者以逻各斯中心主义为主旨,为万物立法,为万民立命,最终意在建构
游客1551682610767划线
03-12 09:52
Iris划线并评论
03-11 15:00
植物,正是抵抗乃至瓦解明晰的知识分类体系的原始的混沌之力。植物,正是“多”对“一”的抵抗。
悠悠小壶划线
04-10 09:58
也正是因此,在欣然步入西方哲学家们的园圃之先,尚需对马尔德的“植物之思(plant-thinking)”这个别致的提法稍加解说。詹尼·瓦蒂莫概括得精妙,真正的植物之思并非单纯是“关于”或“对于”(of)植物的思考(thinking of the plant),而更应该是“朝向”或“面对”(for)植物之思索。借用马尔德自己的说法,“of”与“for”的区分正是植物哲学(the philosophy of botany)与哲学植物(the botany of philosophy)之分:前者带着既有的思想形态去研究植物,而后者则将植物之生命融于思想本身的形态与发展运动之中。
i划线
08-29 07:24
将植物之生命融于思想本身的形态与发展运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