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冬婷
2018-07-17·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869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贾冬婷)
( 刻着“朗润园”字样的石头并不显眼,但与这里的气质正相符合 )
“从夫子游”
下午15点,北大经济学院前院长晏智杰坐在客厅的短沙发上,记者坐在旁边的长沙发上,对面茶几上一个座钟滴答作响。晏智杰说,这也正是当年他在镜春园甲79号陈岱孙先生家求教时的时间和格局,几十年来老师的习惯不知不觉地也成了他的习惯。
那是1962年,晏智杰作为北大经济系第一届研究生,成为岱老的关门弟子,每周或两周总有一个下午,陈岱孙先生在镜春园甲79号开课。晏智杰记得,每次一来,老管家拿一把套绣花罩子的老茶壶和粗瓷杯碟来替他斟上一杯茶,岱老的老母亲打个招呼礼貌退出,对面小座钟“当、当、当”敲过3下,岱老从书房里走出,课程即准时开始,17点半结束。晏智杰说,岱老的守时是全校闻名的,他决不会早退或者拖堂,如果哪一天下课了铃声还没响,那必定是铃坏了。
发表文章7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343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人文城市奖总策划。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