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冬婷
2018-08-07·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999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贾冬婷)
( 南池子是增至40片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一个缩影
)
7月17日早晨,住在北京德内大街177号的牛正生打开当天报纸,一则消息吸引了他:在前一天的南非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中国代表团的故宫缓冲区保护规划方案。德胜门正好位于方案西北端,牛正生家所在的德内大街,也被圈进保护范围内。这条街从2000年起就一直说要被扩建,进了缓冲区,是否意味着可以不拆了呢?这是牛正生最关心的。
这样的问题也是住在缓冲区内的居民们想问的:老街会扩建吗?老房子会不会被拆迁?住房条件何时能得到改善?
老百姓居住的这一座座灰色四合院,连同皇家园林、王府、衙署、坛庙、作坊、店铺,衬托出了故宫的高大雄伟,金碧辉煌,构成了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棋盘式古城的完整。“保护世界遗产周围历史环境的真实性,保护其景观完整性,正是设立世界遗产‘缓冲区’的目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规划师王景慧指出,根据《世界遗产公约操作规程》第17条的规定,当一个提名的文化或自然遗产需要受到保护时,应在其周围设立缓冲区和提供必要的保护。缓冲区设立在遗产周围的地区,其用途受到限制,以为遗产提供一个附加的保护层⋯⋯
发表文章7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343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人文城市奖总策划。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