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11-28·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73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羊肉是一种季节性的农副食品,冬天和夏天都是消费旺季,可当我脑子里盘算着27元/斤的夏天烤串价格进了农贸市场,得到的却是37元的涮肉价格时,还是大吃一惊。贸易战开打,备受瞩目的大豆没涨,猪肉还在恐慌性抛售,唯有羊肉一骑绝尘。贸易战关键时刻,吃草的羊与吃豆粕的猪本来没有交集,却因为一种养殖新技术的推广产生了某些隐秘的联系。
牛羊是草食动物,进化出了消化粗纤维的消化系统,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进食,把粗粗咀嚼的食物先存在瘤胃中浸泡软化再送回口中咀嚼。瘤胃就像一个强大的发酵罐,上百亿微生物参与发酵,将饲料分解。而猪则不同,猪和人的消化系统是一样的,是在消化道内在消化酶作用下将食物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动物的采食特性决定了牛羊对粗饲料的消化能力更强大,而对油脂等动物性饲料的分解能力比较差。也正因为这种特性牛羊适合散养放牧,猪更适合圈养。当然,人类对牛奶的需求改变了牛的饲养方式,规模化的集中饲养正在替代农户的散养。
以食用为主的羊大部分仍是散养的,且由于国内土地所有权小而分散的状态,羊的饲养规模相对较小,从未形成规模化养殖的盛况。只是在近十余年时间,居民饮食习惯改变了,消费了越来越多的羊肉,很多打工者都回乡养羊,加之地方政府大力扶植,存栏量开始稳步上升,又因为主要产地内蒙古连年干旱,饲养户冬季牧草没有着落只好秋季抛售,引发了价格的崩塌。今年汛期雨水偏多,牧民们不再为冬季饲料担忧,当冬季火锅用羊肉需求强劲回升的时候,羊肉价格也就顺势“井喷”了。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296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