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冬婷
2019-08-22·阅读时长2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583个字,产生8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藤田美术馆藏国宝曜变天目
摄影/张雷
曜变天目与破草鞋
灯光暗下来,仿佛置身佛寺中。身着灰黑色袈裟的小崛月浦和尚扫了一眼席地而坐的人们,声音苍老而谦逊:“感谢各位远道而来,大家参观过曜变天目了吗?”他话锋一转,“这些东西对我们佛教徒来说算不上是宝贝呢。国宝天目茶盏的曜斑是泥在火里炙烤出来的,会破碎,会消失。这些眼睛能看得到的事物,我们不会称之为宝贝。那么,什么可以称之为宝贝呢?是一个人给另一个人倒茶的心意啊。每天汲取自己心底的水源,过上充实的生活,这也是坐禅的目的。”
这天一早,我们从京都开车一个多小时到滋贺,由城市到乡村,周围渐渐被新绿季节的山林环绕,再穿过一条长长隧道,便如陶渊明笔下的武陵人一样,豁然发现眼前的“桃花源”美秀美术馆了。本来,我们完全是冲着京都大德寺龙光院在此展出的曜变天目茶碗来的,没想到,正好遇上龙光院现任住持小崛月浦和尚在此举办坐禅会,这也是一期一会的缘分。
美秀美术馆曜变天目展厅的入口处复原了龙光院佛龛
小崛月浦和尚缓缓介绍坐禅之法,如何挺直肩背,深呼吸,盘腿坐。“闭上眼睛,但请不要睡着哦。”“如果想要获得香板敲打,我到面前的时候,请合上掌心。敲打很痛的哦,但反复敲打会更接近释迦大师的体悟。”随着一声清脆的“叮”,30分钟的坐禅开始了。黑暗中只听老和尚的脚步声,每走一步停顿一下,似乎在检查面前的人是否挺直了身板。一阵阵打板子的声音在静谧中格外地响,不由得更加正襟危坐,生怕他手里的香板冷不丁地打到自己身上。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又忍不住想尝尝打板子的滋味,于是咬牙合掌。老和尚在我面前站定了,举起香板,“砰-砰-砰”三下,落在左肩上,立即感觉火辣辣地疼。他喘口气,又用力打向另一侧,“砰-砰-砰”,这次轮到右肩也灼烧起来。奇怪的是,盘坐带来的酸麻也因为这疼痛而减弱了许多,终于坚持到又一声“叮”响起,坐禅结束了。灯光亮起,小崛月浦欣慰地道谢:“大家来到这大山深处,一同坐禅修行,可谓至幸。大家都没有辜负曜变天目。”
从坐禅会走出来,觉得有点恍惚,仿佛不是来看一个美术馆里的展览,而是推开了一扇禅宗世界的大门。展馆海报中,小堀月浦手捧着曜变天目,走出寺门,郑重地将寺院秘藏400年的宝物呈现给大众。美秀美术馆馆长、日本茶道专家熊仓功夫告诉我们,这只曜变天目是龙光院的象征,现任住持小堀月浦和尚是唯一有资格触摸这件曜变天目的人。茶盏捧在住持苍老的手中,曜斑夺目,内壁上几道深浅不一的划痕未加掩饰,那是400年前使用过的历史印记。
同行的日本茶道具研究者、早稻田大学古谷诚章研究室研究员方恺告诉我,龙光院是大德寺下辖的24个子院之一,是一座秘庵,从不对公众开放,这只曜变天目也只在1990年、2000年、2017年展出过,今年是有史以来第四次对外公开。熊仓功夫对我们说,小堀月浦和尚和他本人私交甚笃,他到任美秀美术馆馆长之后,两人很快达成了共识。除了这只曜变天目,龙光院还第一次将寺院里传承的茶器、书画包括墙上的匾额、茶室的拉门都拆下来,几乎把全数“可移动”的文物都送往美秀美术馆,并且住持小堀月浦亲自来坐禅,就是有意识地要呈现给公众一个完整的禅宗世界。
大德寺龙光院藏国宝曜变天目
展厅入口是复制的龙光院大门,让人有一步步进入隐秘禅寺的仪式感。展品以龙光院第二代住持江月宗玩为中心,他本人收藏的书画、茶具、茶室等,以及他引领的文人圈的相关遗存。除了曜变天目,还有油滴天目附螺钿唐草纹天目台、唐物丸壶茶入附菱形内黑外屈轮纹盆、大德寺住持一休大师的墨迹、南宋画僧牧溪的《柿栗图》,以及日本国宝、龙光院密庵茶室里南宋禅师密庵咸杰所写《法语·示璋禅人》,也是现存唯一的密庵咸杰墨迹。美秀美术馆学艺部长畑中章良告诉我们,曜变天目纵然举世无双,但江月宗玩才是龙光院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象征。
熊仓功夫介绍,这只曜变天目最早的记载来自大阪富商“天王寺屋”,那是江月宗玩的家族产业,他的祖父在室町末期得到这只曜变天目,从此成为传家宝。祖父死后,江月宗玩的父亲津田宗及修建了大通庵,庵中供奉此碗。津田宗及是著名茶人,曾任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茶头”,与今井宗久、千利休并称三宗匠,留下很多珍贵收藏。后来德川家康为一统天下,发起了决定性战役大阪夏之阵,居于大阪的西阵丰臣家落败,天王寺屋和大通庵也化为灰烬,不过一些藏品已经提前转到江月宗玩所在的龙光院来了。江月宗玩是次子,但大哥宗凡早逝,他便继承了包括曜变天目在内的家族旧藏,奇迹般地一直保留在他任住持的龙光院里。
400年间经历了很多变故,大德寺的很多子寺都变卖了土地和藏品,为什么龙光院藏品可以保存至今?畑中章良认为,一方面,龙光院的供养人是战国名将黑田长政,他后来从丰臣阵营倒向德川阵营,一直支持着龙光院。另一方面,则是靠江月宗玩的精神力量。江月宗玩不仅是禅僧,还是有精准眼光的鉴定家,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和艺术家,把龙光院变成了文化沙龙。在这种精神的传承下,龙光院将寺院及藏品“封印”起来,在一代代住持手中守护着,400年都没有变换主人,如今才重见天日。
馆方安排我们在闭馆后参观,这时环绕的人流散去,黑色展厅中央只有一束光,从正上方打在曜变天目的盏心,像是黑夜里的星辰。在三只传世曜变天目里,龙光院这只并不是一眼看上去最耀眼的,但和它的历史一样,是最幽玄魔幻的,仪式感的打光更凸显了这一点。漆黑的碗底,灰蓝发紫的曜斑成组分布,像一簇一簇的花瓣,摄人心魄。由于400年前曾经使用过,内壁釉面上有些失光,清晰可辨打茶时形成的一道道划痕。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国宝曜变天目(静嘉堂文库美术馆供图)
曜变天目与破草鞋,这个看似奇怪的展览主题是小堀月浦和尚和熊仓功夫馆长共同确定的。两者看起来反差巨大,曜变天目是珍贵的、奢侈的,而破草鞋则是朴素破败的,为什么并置在一起呢?熊仓功夫解释,小堀月浦和尚不只想展示宝物,而且想展现400年来龙光院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棵树,不只是让大家看“枝叶”,而是希望大家能思考“树干”,这个树干就是禅的传统。他说,“破草鞋”是禅宗里的概念,表面上是僧人修行的日用之物,像雷达分析图一样作为修行标杆,鞋越破,说明走得越多,修行更精进。再深一层,“破草鞋”其实在整个展厅里都没有出现,但它又无处不在。它是个无形的概念,指人的存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果去拷问自己,本质上是一个“无”字。“那么,曜变天目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东西,无价的;破草鞋代表人存在的无常,也是无价的,两者在本质上是共通的。让人领悟到这一层,也是龙光院拿出秘藏400年的曜变天目的深意了。”
发表文章79篇 获得16个推荐 粉丝1343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人文城市奖总策划。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