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儋州:兹游奇绝冠平生

作者:艾江涛

2020-10-29·阅读时长11分钟

275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730个字,产生1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儋州市仁和镇东坡书院,前身是东坡好友黎子云家的载酒堂,东坡曾在那里给当地学生讲学,元代后这里曾建东坡祠,明清后成为书院。如今这里绿树葱郁,亭台井然,还有一口井


本文摄影/刘有志

岭海间的诀别

绍圣四年(1097)六月十一日清晨,苏轼从广西徐闻一个叫递角场的地方,与弟弟苏辙挥泪诀别,然后登舟渡海,前往儋州。两个月前,苏轼在惠州贬所刚建好自己的白鹤新居,长子苏迈全家和幼子苏过的家眷,经过一年多长途跋涉也到了惠州。就在苏轼正准备和家人一起在这里安度晚年时,朝廷一纸诏令下来,责授他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军”在宋代是一个以军事为重的行政建制,主要用于沿海、沿边和前线。北宋末年,海南省的建制为一州三军。一州,即所谓琼州,北宋熙丰年间,朝廷在琼州设“琼管安抚司”,主管全岛军政事务,为海南最高行政首府,治所在今天海口的琼山区。三军,即为西边的昌化军,南边的吉阳军,东边的万安军。由于苏轼被任命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意味着他首先要到琼州府衙报到,然后再去今天位于儋州市仁和镇的昌化军治所安置。

这一年四月十九日,62岁的苏轼在惠州作别家人时,意识到自己“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为此立下遗嘱,并对长子苏迈吩咐了后事,便带着25岁的幼子苏过出发了。走到梧州时,得知弟弟苏辙被贬到雷州,兄弟俩便相约在藤州相会,一起赶赴雷州。到雷州后,苏辙将哥哥一直送到海边,才依依惜别。

本来到黄州之后,苏轼境遇好转。尤其是神宗皇帝在元丰八年(1085)去世之后,他的母亲高太后垂帘听政,旧党得到大量起用,苏轼得到火箭式提升,几年内就从秘书省校书郎一路升迁到门下侍郎(副宰相),一度担任年轻的哲宗皇帝的老师。但随着高太后在元祐八年(1093)去世,已经亲政的哲宗皇帝带着对祖母的强烈不满,次年改年号“绍圣”,意谓继承神宗朝的政策方针,苏轼等人被再度贬谪的命运已经注定。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报复行动来得如此猛烈。绍圣元年闰四月三日,定州知州任上的苏轼,接到第一道谪命:取消端明殿学士和翰林侍读学士,撤销定州知州,以左朝奉郎知英州(治所在广东英德)军州事。就任途中,朝廷四改谪命,一直将他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转眼之间,苏轼又成了没有公务的贬官。

只是,有了黄州时期的历练,此时的苏轼再也没有过去的彷徨痛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鸣告诉我,他登上大庾岭后,才明白了《过大庾岭》这首诗。“苏轼被贬惠州,从江西吉安到广东韶关过梅关,在大庾岭上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浩然天地间,唯我独也正’,把他面对贬谪的心态说得特别清楚。这两句话是庄子讲的,‘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他那种自信的人格展露无遗。再者,他相信自己能回得来,所以接着写‘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

在黄州时期形成的“不在其位也谋其政”的思想,让苏轼一到惠州,又继续为百姓做起了实事。他建言州县官员添建营房、整肃军政;督促官员救援台风、火灾等灾情;而且还促成了惠州东西二桥与广州自来水工程的建设。

此番到了海南,一个远离大陆的穷苦孤岛,已经贬无再贬。据说,苏轼在惠州写了一首《纵笔》:“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政敌章惇看后觉得他日子过得太舒服,继续把他贬到海南儋州。

文章作者

艾江涛

发表文章130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626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