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召旭
2022-01-22·阅读时长3分钟
舒曼对肖邦的由衷赞赏至少始于1831年:舒曼偶然发现了肖邦的作品2号《让我牵你的手变奏曲》,顿觉眼前一亮,立刻给《音乐大众报》写下了一篇热情洋溢的评论,其中名言:“脱帽吧,先生们!这是一个天才!”正是舒曼的这篇文章,把肖邦带入了德国读者的视线。而当肖邦读到这篇评论时,也表现得非常开心愉快。此外,那句经常出现的关于肖邦的标签式话语——“他的音乐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也出自舒曼。
不过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尽管是浪漫主义的同龄人,舒曼和肖邦在创作理念上却有比较大的差异:舒曼非常喜欢给自己的作品加上文学性的标题,肖邦却对此种做法深恶痛绝,他从不给作品加标题,而是喜欢“让人们去猜吧”。
舒曼的钢琴套曲《狂欢节》,是钢琴家们和观众都喜爱的一部作品,里面出现了很多舒曼生活中的人,比如克拉拉及其父亲维克、帕格尼尼、门德尔松等,当然还有就是肖邦。需要指出的是,据说舒曼的写作流程是这样的: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写出来,然后再进行审视、归置和安排,最后才给它们起标题,而这些标题只是提供一个情绪或心境方面的线索,绝不是故事的导读指南。舒曼曾经告诉克拉拉:“在我最近写的歌曲里,我经常听到许多连我也解释不清的东西。”舒曼还说他经常在写完之后才发现自己运用了某种作曲技术,非常神奇!
说到舒曼的《狂欢节》,有必要提及他在1834年的一段爱情往事。那一年,24岁的舒曼在钢琴老师维克家里结识了一位18岁的姑娘艾纳斯蒂娜,两人坠入爱河。维克老师认为舒曼出身低微,不配和来自名门望族的艾纳斯蒂娜相处,就给女方父亲写信告知了此事。这封信发出不久,艾纳斯蒂娜就被她父亲领回家了。痛苦的舒曼还专门跑到她的家乡寻访,但没有结果;而艾纳斯蒂娜家乡的名字阿什(Asch)的四个字母却给舒曼带来了创作灵感,他给朋友写信说:“我发现ASCH这个城镇名称非常音乐化,这个名称在我的名字里也有,而且在音符里可以找到。由这几个音形成的音响,又是多么动人。我已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中。”正是这几个字母代表的音符构成了“狂欢节”的主题:在德语音名体系中,S在E和A后面代表降号,因此AS就表示降La,然后德语音名里的H代表B,也就是Si,所以这四个字母就代表了“降La-Do-Si”三个音;此外,还可以把S单独视为降E,那就成为了“La-降E-Do-Si”。这部钢琴套曲的创作,与舒曼这段逝去的爱情是分不开的。
李斯特在1855年首演了这部《狂欢节》,并评价说:“这部作品应该列为舒曼的以及所有这种体裁的作品中最成功、内容最丰富的一部。”
在舒曼这套钢琴的“狂欢”中,肖邦是第十二个出场的。在这首曲子中,舒曼用音乐惟妙惟肖地刻画了肖邦音乐的气质和特点,感觉很像肖邦的夜曲或前奏曲,不仅有肖邦式的如歌旋律,还有肖邦音乐中常见的华彩句,在演奏时也会明显感觉需要运用肖邦标志性的rubato也就是弹性速度。总之,相信每一位熟悉肖邦音乐的朋友,都能听出舒曼在这首作品中向肖邦致敬的用心。这首曲子非常短小,只有十四个小节,但是需要从头反复一遍,因此相当于是二十八个小节,有些钢琴家在演奏时会在第一遍遵从谱子上forte的指示,弹得较强,而反复的一遍则处理成弱奏,以此来形成音乐上的对比。
那么反过来,在肖邦的创作中有没有和舒曼相关的作品呢?也是有的,那就是肖邦作于1836-1839年的《第二叙事曲》。这首曲子题献给舒曼。所以如果想了解肖邦对舒曼在音乐上的回应,可以去听听这首叙事曲。
发表文章619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7564人
钢琴演奏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