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风格与标签:演奏家的双刃剑

作者:段召旭

2022-09-16·阅读时长2分钟

110人看过

乔治·齐夫拉

一个演奏家成熟的标志就是形成自己的风格,唯有如此,才算是完成了从学生到艺术家的转变。

什么是风格呢?风格是事物稳定的、系统化的感性特征。音乐的风格,其差异体现在音响形态上。具体到音乐演奏领域,则包括手法及曲目。这两者又相互关联,往往演奏家擅长的手法带来了适合的曲目,而经常演奏的曲目又造就了演奏手法。

风格差异的存在在审美领域具有巨大价值,是艺术及人类感性体验多样性、丰富性的标志。

能够在演奏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演奏家,可能呈现出某些突出的演奏特点,有偏爱的作品,然而通常不太可能是只弹及只能弹好某类作品的“偏科生”。

例如以诠释巴赫闻名于世的钢琴大师图雷克。我手边有一张名为《年轻的火种》的唱片,竟收录了她在1945年31岁时演奏李斯特全套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的现场录音!

这是一次成功的诠释,技术精湛、指法凌厉、音乐灵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都是现场实况录音,充分证明了图雷克演奏技术的扎实稳定,也向我们表明,她在巴赫作品之外曾经涉猎过相当多样的音乐风格及作品。

内田光子

又如日本钢琴家内田光子,曾于1970年获得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亚军。她本可借助肖赛获奖的名头,主打肖邦来开拓自己的事业,却转向了莫扎特等德奥作曲家的作品,并几乎没有再发行肖邦作品专辑,想必是她更倾心于此。

还有一类钢琴家,会以自己擅长的风格去“跨界”诠释其他风格的作品,比如贝多芬专家肯普夫大师曾录制两张肖邦钢琴作品的唱片。这样一份初听可能略觉陌生的诠释,却给我带来了肖邦音乐审美的新感受,极具审美价值和启迪,我经常向朋友推荐。格伦·古尔德也录制过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天才的搞怪方式令这些录音成为了爱乐者们值得一听的版本。

格伦·古尔德

其实,对音乐事业有抱负的演奏家,大多都是不喜欢被贴标签的。法国钢琴家齐夫拉就曾表示,尽管自己很喜欢李斯特,却很不喜欢一直被人说只弹李斯特的作品,他说自己也曾经演奏和录制了大量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些人好像都没看到。这一点在肖邦大赛获奖者身上体现得很明显,大多数获奖者都不会囿于弹奏肖邦作品的舒适区,而是努力拓展自己的曲目范围,阿什肯纳齐、阿格里奇、波利尼、齐默尔曼等大师都是范例。

演奏家的“标签”,是对其主要风格特点的高度概括与凝练,有助于不熟悉的乐迷较快地了解。然而,如果将标签机械化、绝对化,就会滑入粗暴归类的误区,形成偏见。对待演奏家,终究还是要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段召旭

发表文章61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564人

钢琴演奏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