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约瑟夫•布尔瓦:与李斯特相伴一生

作者:段召旭

2022-07-15·阅读时长4分钟

475人看过
和一张唱片的相遇,常常是缘分;和一位钢琴家的相遇亦然。

钢琴家约瑟夫•布尔瓦

忘了是一个寒假还是暑假,我和妹妹在维也纳一区的大街上闲逛,突然看到路边有一家名为“EMI”的唱片店。我心想,唱片品牌EMI都已经被华纳收购,这里竟然还有以它命名的唱片店,实在是惊喜。

翻看琳琅满目的唱片时,我发现一张RCA在2016年出品的DVD,上面写着演奏者叫Josef Bulva,而封面的照片是一位上了年纪、极富学者和绅士气质的钢琴家。我直觉感到这应该是一位有一定影响力的钢琴家,但以前并未听说过,顿觉十分好奇,付款买下。

回到家中我观看了这张DVD,说实话并没有特别被这位老先生的演奏打动,觉得还好。此事也就告一段落。直到我入了黑胶坑后,有一次在网上淘唱片,看到一张李斯特《超技练习曲全集》的黑胶,再细看演奏者竟然就是这位约瑟夫·布尔瓦,我一下子回忆起了在维也纳买的DVD,而这张黑胶是1983年录制的,我深感意外,原来这位钢琴家年轻时真的辉煌过,而且还有这等身手。本来李斯特《超技练习曲全集》就是我逢见必收的,这张就更加毫不犹豫地下单了。

欣赏完这张黑胶,我对布尔瓦彻底刮目相看,他的技术之充裕完全是一线大师的水准,正如乐评人凯泽(Joachim Kaiser)所说:“要想掌握这样的技巧,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更让我眼前一亮的,却是他演奏诠释中的个性。

李斯特的作品,在一些“头脑发热”的钢琴家手中,变成了可以恣意挥洒、扭曲耽溺的道具,他们仿佛忘记了李斯特是车尔尼的学生、贝多芬的徒孙,是纯正德奥音乐的传人。而布尔瓦的演奏,则可以帮助我们回忆起这一点。精确稳定的节奏是布尔瓦所有艺术诠释的基石。而且布尔瓦并不是仅仅把拍子弹准,而是在透彻领会作品之后,按音乐表现的方向对节奏进行一些微调,以使作曲家的意图更为凸显。比如在《鬼火》中的一些细节,初听之下我还以为是演奏家的个人改动,对照乐谱才发现,布尔瓦是因为谱上的一个细微差别才这样弹,而这个差别经常被人忽略。

布尔瓦对踏板的运用也是令人叫绝之处。他曾说“现在的很多钢琴家都忘了右踏板的存在”,结合他的唱片,我认为他的意思并不是说那些钢琴家右踏板用得太少,而是太多,即脚踩在右踏板上忘了抬起来,或者说,是那些钢琴家右踏板的变化太少。在布尔瓦的演奏中,他时而故意少用踏板而让声音显得“干”,时而又用踏板烘托出硝烟弥漫、云雾缭绕。在《玛捷帕》那一闪而过的双手八度半音阶经过句中,布尔瓦仍进行了多次踏板变幻,就是一例。

在《回忆》这首很多钢琴家故作姿态、沉湎煽情的作品中,布尔瓦反而弹得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装腔作势,令人感到快意恩仇的舒畅和潇洒,深得我心。这绝不是说布尔瓦没有诗意抒情的一面,比如在《和谐的黄昏》中,布尔瓦以惊人的控制力展现出了作品精美多变的层次和画面。

布尔瓦还在《超技练习曲》中展示出了明显的复调感,体现出他深厚的艺术修养与根基。他常常能勾勒出被很多人忽视的内声部与低声部,给作品带来新意。比如在《风景》中,其演奏一度令我感觉这是一首复调作品。

在被这张唱片震撼之余,我开始了对这位钢琴家的深入了解。布尔瓦1943年生于捷克布尔诺,9岁开始在音乐学校进行正式的音乐学习,13岁首次公演是演奏莫扎特和李斯特的钢琴协奏曲,以及勃拉姆斯《帕格尼尼变奏曲》和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然而他在1971年和1996年两度受伤退出舞台,特别是1996年的意外,医生宣布布尔瓦永远无法再弹琴。经过十多年的恢复之后,布尔瓦竟于2009年奇迹般地重返舞台,我在维也纳买到的他的DVD,就是2016年他复出后的录音。

在离开钢琴的年月中,布尔瓦也并没有虚度光阴,而是从事了金融行业,并挣了不少钱,看来他的智慧不仅存在于音乐艺术中,他也是生活的智者。了解了布尔瓦在金融业的经历,再看他七十多岁复出后唱片封面上的照片,在艺术家的形象里,还真有一丝商界巨贾的气质。

能够看出,李斯特是布尔瓦一生的钟爱。除了前述1983年录制的《超技练习曲》,布尔瓦又于2015年在RCA发行了李斯特作品的双张CD,里面收录的是他以往专辑中的李斯特作品:《超技练习曲》中的四首(5、8、9),此外还有两首《帕格尼尼练习曲》(4、3)、《西班牙狂想曲》、《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波罗乃兹第二首》、《B小调奏鸣曲》、《第一钢琴协奏曲》,以及他为这张专辑新录制的《超技练习曲第十一首》和《梅菲斯托圆舞曲》。

事实上,早在1960年,17岁的布尔瓦于布拉格录制自己首张专辑时,李斯特的作品就已经出现。布尔瓦自己回忆说:“《钟》是我录制的第一首曲目,而当时的情况对我并不友好。一个仅有17岁的人,在著名的Supraphon公司的传奇工作室录音,人们都会微微一笑。比如,我选择以慢速开始《钟》,突然,录音师问我:‘你是在试练还是已经在正式演奏了?’显然他不知道这首曲子必须一点一点地提速。当我说‘我在演奏了!’时,他咕哝道:‘也许人们会习惯的。’但过了一会儿,他就明白了我的演奏艺术。”

对于布尔瓦来说,李斯特作品中的炫技绝不是其诠释的终点,而是自己的天性与音乐分析能力相协调的产物。从1960年到今天,布尔瓦与李斯特一路相伴,并将继续相伴,正如布尔瓦所说:

“李斯特对于效果充分的钢琴来说,是最理想的。”

补记:我与布尔瓦的相遇之地、在维也纳经营了九十年之久的EMI唱片店,已于2021年12月24日宣布永久闭店。那次在店中的流连已成为不可复制的唯一,此文亦为纪念。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段召旭

发表文章61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564人

钢琴演奏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