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在日常之网中

作者:张从志

2022-08-10·阅读时长4分钟

1696人看过
我们在一张由日常编织的巨网上爬来爬去,从一个节点跳到另一个节点,当足够幸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那些理所当然背后存在着不寻常,那些看似铁板一块的东西也有缝隙。

在日常之网中

7.54MB
00:0008:13

张从志(黄宇 摄)

编辑部的选题会是周二,在四层的会议室,透过房间西面的窗户向外望去,是三元桥地铁站的施工现场,一条新的地铁线路即将穿过这里。当开会走神,视线又无处安放的时候,你就只能望着这片工地发呆,看那里的工人走来走去,在做些什么。

我记得第一次来三联的时候,这片工地旁边的围挡刚刚拉起来,地铁站和办公楼之间还留着一条小路。那天,刘怡就是带着我穿过这条小路,到对面的商场里吃了第一顿饭。他是我来三联实习的介绍人,我们之前并不认识,是一个朋友在中间搭的线。三联那会儿缺人,而我还有半年毕业,需要一份工作。在一家粤菜馆里,刘怡有问必答,给我讲了在三联工作的种种细节。这是2017年11月的事,如今回想起来,却好像是很久远的记忆了。

实习了两个月后,我第一次知道大概能留下来,是在2018年春节前夕。那时候李菁老师还在编辑部,我在协助她准备耶路撒冷的封面。有一次跟她一起去采访,走出大门没多远,她突然问我想不想留下来工作。年后,李菁去了中读,也没人再和我正式聊过入职的事情,但我就这样留在了三联。

做记者,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没有太多犹豫的选择。我的几段实习经历都在媒体,逐渐发现,写稿这件事,我还算应付得来。我那时也被记者的那种工作方式所吸引:去不同的地方,见不同的人,满足你的好奇心,而且还有人为这一切付钱给你。但是,一个新人对这份职业的浪漫化想象,很快就会被日常现实所吞没。

到三联,报题是所有新记者要过的第一关。在社会部的选题会上,几乎每个新人一开始都会在“不断报题—不断被否”的循环中茫然无措。以前记者们的工位挤在五层的一个大通间里,平时难见一个人影,到了周二,大家回来开会,见面的第一句话经常都是——“有题吗?”特别是我们这帮年轻记者,几乎每周都在为选题抓耳挠腮,吃了上顿愁下顿,一到办公室就四处搜刮选题。

社会部对新记者的训练方法都是先跑几年突发,报道题材被统称为“杀人放火”。我出差写的第一个稿子就是一个关于爆炸犯的故事,稿子写得并不好,改了好几遍才得以通过。过了一段时间,我已经回到学校准备毕业答辩,副主编吴琪打来电话,问了问稿子里提到的几处细节,我才知道她正在为此写检讨。

为了这篇自述,我翻开了前几年的选题文件夹,发现让人印象深刻的,很多都是这种做得磕磕绊绊甚至未能发出的稿子。有的是因为外部因素导致采访不得不中断;有的是方法不对,没拿到核心信息;还有的是一开始就找错了角度,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采访受挫,写作不顺,都相当折磨人。记者工作很多时候又是孤独的,一个人出差,一个人写稿,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敲开陌生人的房门,新人的慌张和截稿的压力撞到一起,累积多了,就急需一个出口,身边很多同行就是因为找不到出口而选择了离开。

这时候,有一群价值观和趣味相近的同事,能彼此支持,互相陪伴,就格外重要。周刊的年轻记者里有不少都是足球迷,几年前,我们成立了一个小小的地下组织,叫“FIFA小组”,偶尔组织一场线下足球比赛,更经常在周二的选题会后聚集到同事家打足球游戏,为此不惜多次拒绝领导的饭局邀请。打游戏是有点不务正业,但它逐渐成了同事们的吐槽大会。大家最近去哪儿出差、碰上了什么麻烦、遇着什么稀奇古怪的人和事,拿出来说一说、笑一笑,很多事就算过去了。

按照足球世界的规矩,我们私下还给每个编辑取了个“指导”称号。有时候想想,编辑部还真挺像一支足球队,教练在场下指导,队员在场上踢球,每个人都需要在一场场比赛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这几年,从武汉疫情到长江大水、郑州洪灾,再到今年的东航空难,大事一件接一件,加上有了新媒体的阵地,团队作战已经是编辑部的日常。不管是团队模式还是单打独斗,临场配合、指挥很重要,但平时积累起来的互相了解和信任也很珍贵。周刊编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相信记者的判断。因为去现场的是记者,他们通过采访获得一手信息,可以用新的发现去修正或者推翻之前的预设。在这方面,老记者们常常现身说法,告诉我们可以不顾及编辑的面子。

前不久和摄影同事蔡小川去新疆出了一趟差,这是大半年以来的第一次出差,我们都怀念以前那种可以自由出行的日子!但我常常觉得那种日子有一种不真实感,特别是每次回到北京,从机场或火车站出来的那一刻,看到这座再熟悉不过的城市,这种感觉更强烈。你在某一刻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去过你在稿子里写的那个地方,是否真的见过那些人。

我常常会想起蔡小川拍摄的一张照片,那是在一栋很老的居民楼上,一个老奶奶在阳台上织毛衣,隔壁的一对老夫妻正在晾衣服。那是在武汉疫情期间拍的,拍摄的地点是在一家定点医院的行政楼上,那天我们和王珊一起去采访,但医生们快忙疯了,没工夫搭理我们,在走廊里等待时,我们看到了这一幕。几个月后,我们回访这家医院,看到那里的阳台已经被清空,门也敞开着,没有晒衣服。倒是住在楼上的另一位老人突然探出身子,向我们笑着招手,我猜她可能把我们当作医护人员了,但我们也开心地向她挥手致意。

有时候只是这样一个瞬间,有时是短短的一两周,我们这些记者总是不断跳进别人的日常里,然后又从中抽离出来,投身到下一个选题里。我想,社会不就是由无数这样的日常组成的,它们互相交织、重叠,有时还纠缠到一起。我们在这张大网上爬来爬去,从一个节点跳到另一个节点,当足够幸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那些理所当然背后存在着不寻常,那些看似铁板一块的东西也有缝隙。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张从志

发表文章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37人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