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让思绪飘向远方

作者:薛巍

2022-09-06·阅读时长2分钟

1409人看过

让思绪飘向远方

7.51MB
00:0005:27

朋友圈显示,假期有的人去了微风吹拂的海边,有人在云雾缭绕的山上,他们大部分都神采飞扬,喜笑颜开,但是否也有几个面露疲态?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说,旅行时,我们沉浸于周围世界、真切地感受它们的状态很少能持续10分钟以上。休假时,他看上去躺在沙滩小屋外的躺椅上,在欣赏海湾上空飘着的一片似带羞涩的云朵,其实思绪已经离开了躯体,正焦虑着未来,特别是担心午餐费用是否已包含在了房费里。

旅行要花钱、花时间,还要花心思看攻略、订房间,到了之后往往会感到失望,看不到什么原生态的风景,只看到了无数跟自己一样的游客。“只有我们不必亲临某地去面对额外的挑战时,我们才能最自如地置身其中。”

旅游业重启后,游客的投诉量可能会猛增。《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说,当人们对假期已经期待了50多个星期,交通、饮食、住宿上任何一点不足都会变成影响全局的大事,但人们仍渴望旅行,因为运气好的话,会收获一些终生难忘的经历,如吃到很特别的美食,跟家人共度的夜晚,或穿越蓝色湖面的航行,这些经历“让人生和世界显得更宽广、更丰盛了”。华兹华斯称这样的时刻为“凝固的时间点”,这种时刻往往发生于你置身大自然中的时候,因为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能矫正和治疗城市人备感困顿的心灵,“它静谧而且美丽,带给我们崇高的理念”。

旅行最好独自上路。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说:“身边总有人陪伴,是比较压抑的事。”《新哲人》杂志说:“旅行的需求往往暗含着逃避的欲望。通过起飞、上路,我们抛下了日常生活中很多困扰我们的东西:尖酸刻薄的朋友、阴暗的思想和被轻视的爱。”

旅行归来后,周围的人可能会觉得你变了,变得更精神、更有想法了。东奔西走之所以能扩大我们的眼界,是因为行走打乱了我们本来的节奏,增强了我们对事物的感受力。这种影响背后的一个关键机制是“认知不流畅”现象。在吸收新信息时,事情不是越简单越好,信息有点难度,我们能理解得更好。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陌生、广大的新鲜事物会提高我们的认知。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奥尔特说,认知不流畅对大脑的作用就像哑铃对肌肉的作用一样,以认知不流畅的方式阅读一本健康指南时,人们会更坚定地执行健康生活的计划。而旅行就是主动地投入到一个认知不流畅的世界,不只是街道标识和火车站点都是用一种难以辨识的文字书写的,日常生活的节奏、街道的布局、当地的礼仪等,都是陌生的,都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参与和理解。我们必须加强用于认知的肌肉,如果总是轻松应对熟悉的一切,这种肌肉就会萎缩。旅行时,正常生活被打断,各种新鲜的见闻会改变我们脑中的神经连接,这有助于我们产生新的想法。作家不时隐居山林,艺术家也有其藏身之所,大学教授去各地开会。这些避风港能促进思考,让人有机会把看似杂乱的思路整合为新想法。

管理学者发现,如果对客户说,新的商业创意是千里之外的人而不是附近的人构思出来的,他们会认为这些想法更有创意。当我们处理身边的事物时,我们会专注于细节,随着距离的增加,我们往往会进行全面的思考,并抓住其中的要点。所以如果没有一两个远方的朋友,你过得就有点吃亏。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薛巍

发表文章56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698人

江湖人称“贝小戎”、“小贝”,读书万卷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