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明今
2018-08-10·阅读时长3分钟
我是一个30岁的女人。
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生在这样一个时代:ME TOO运动有星火燎原之势,大女主戏呈屏霸姿态,讲女性出轨的日剧《昼颜》热度不减,甚至现实中也有各种演绎,谢丽尔﹒桑德伯格号召职场女性“向前一步”——因为你值得更好,而女德班的训诫仍有广大市场。
记得上初中前的暑假,我妈告诉了我关于女孩的生理秘密,并让我牢记:放学后,如果男老师单独留你,你要记得叫上几个同学一起。她语调的神秘和措辞的模糊以及严肃而不可描述的表情,让我觉得男老师留女学生应该不是一件好事,但对“危险”的想象似乎也仅限于和异性相处是很羞羞的事。上了初中后,我变得喜欢照镜子,每天出门前要挤眉弄脸长达30分钟。即使一件T恤,我也会想着在上面贴块粉色的心形不织布。我天生自来卷,却想留长发,只好偷偷把早饭钱攒下来想要去熟人理发店里做离子烫。不知道我妈是怎么知道这一切的,她将这一切视作危险信号,给我一堆时尚杂志,里面全是短发女人。后来我才知道,那些杂志都是她从理发店熟人那里借来的,专挑短发专辑。她的苦心经营让我相信:我留短发很特别。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顶着泡面头自以为美丽且无可救药地暗恋着隔壁班的数学王子。这也造成了我看到电影《少女时代》就禁不住老泪纵横。
记得初中毕业那年,数学王子送给我一张他的照片,我激动得把照片放在抽屉里,想着以后要是数学题目做不出来,看看他的照片应该可以给自己动力吧。结果,幻想丰满,现实骨干。照片被我妈发现了,她心急如焚问我是不是在“早恋”,我一着急就哭了,连解释都无从解释。我和我妈的关系也从此急转直下:我维持着表面的顺从,却想要早点考上大学,离家远远的。唉,我有时候也感叹自己真是个狠心的姑娘。
大学时,每次打电话回家,我妈都会说,不要谈恋爱啊,要以学业为重。明明想要恋爱,却总是宣称自己还不够好,明明想要问数学王子到底喜不喜欢我,却在跟数学王子打电话时表现得大大咧咧,明明期待着能和有趣的男孩子交谈,却总是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那个时候的自己,别扭,任性,自负,自卑,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总以为爱情是像琼瑶剧里那样惊天动地,天雷狗血,浪漫上了天……
读研究生时,和宿舍一个女孩交心,我被深深启蒙了。她直言:不要别扭,要大方;不要逃避,要面对;不要抗拒,要接受。我封她为哲学女王。细细想来,年轻时的我,所有的行事风格和思维框架其实都和我妈年深日久、潜移默化的影响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从前的我完全是被动地被“造出来”的。比如,我妈想要我爸送礼物,却羞于出口,结果总是我爸坚如磐石不开窍,不欢而散。我妈辛勤操持家务,想要听到来自我爸的赞美,但我妈话一出口,总是反问句居多,讽刺意味浓厚。我妈怕年纪小的我因早恋而误入歧途,简单粗暴地告诉我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所以在青春懵懂的年纪,我内心激烈地矛盾着:和喜欢的男孩子聊天多美好啊,可我妈说他不是一个好东西?
后来,我开始留长发,也开始约会,学会与人大方交谈,交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研究生一毕业,我妈开始担心我的终身大事,怪我只知死读书,恋爱也不谈——谁说的要以学业为重?谁又说过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当年所有的争辩和论战都已淡去,我知道,我妈爱我,以她的方式,带着局限和枷锁。那些局限和枷锁来自她成长的年代和环境,她隐约知道,在现代社会,女孩子要独立自主才能抵挡残酷,但她的呼喊是虚张声势,内里疲弱不堪。所以,她一边教育我要独立要自尊自爱,一边又落入旧时代的窠臼:养女当如此,入得厅堂,下得厨房,相夫教子,放低自己。我理解她,但并不试图改变她,人是被环境塑造的,更何况女人?一路打怪升级,伴随着来自异性世界的所谓危险,男权社会的各路偏见,更有同性世界的洗脑观念。但我想,我所处的时代已经和她的时代不一样,我也和她不一样。
我是一个30岁的女人,不焦虑,不困惑。
发表文章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