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水
2018-09-20·阅读时长6分钟
丰子恺在《我与弘一法师》中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 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
这种对人与生活的分类是比较清晰明确的,围绕物质生活打转的人占世间大多数,为了谋生和满足更多物质欲望,马不停蹄在世间奔波,幸福感主要来自一次次物质欲望的满足,在短暂的快乐消散之后,再去追寻下一个物质目标,如此度过一生。有些人无法在物质生活中得到满足,他们对精神层面的滋养有需求,就上升到精神生活,通过学术研究、写作、绘画、摄影、音乐、舞蹈等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能走入灵魂生活的是那些不甘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人,他们对宇宙生命的思考,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对世间万象和规律的思考,都已达到一定深度,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中都无法找到答案,于是深入宗教领域寻求解答,在修行中不断接近答案和真相,当答案呈现之时,开启大智慧,获得大喜悦。
这三个层次的生活,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生活需求各自选择,能满足自己当前需求的就是合适的生活方式。不过,如果有条件,能走进灵魂生活,体验灵魂生活的博大精深和自在喜乐,能让人生更加丰富和圆满。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之上追求灵魂生活值得提倡。那么,灵魂生活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呢?由于很多人对灵魂生活不了解,很容易将宗教与迷信划上等号,其实这是种很大的误解,真正的宗教不是迷信,而是开启灵魂能量和智慧的一种方式。在此对走入灵魂生活后的益处做了一些总结,以帮助大家加深对灵魂生活的了解。
【灵魂找到归宿,获得安顿,不再感觉孤独无依。】
人是有灵魂的,灵魂必须找到可以长久稳定栖息的地方才能安顿下来,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无法持续满足灵魂的安顿需求,所以灵魂只能到更高层次的宗教世界中去寻找,宗教对宇宙生命的法则和规律有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能有力地解答灵魂层面所困惑的问题,让灵魂在宗教思想的洗涤中得以释然,不再迷失,从而产生归宿感,并由内而外升起强大的心灵力量,灵魂不再在世间漂泊无依,而是回到灵魂的家园,在那里获得安顿。
【对宇宙生命能量生起敬畏心,懂得自律言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对宇宙生命能量没有敬畏心会令人的言行没有底限,造作种种恶业。在中国当前占社会主流的物质生活中,不少人深陷名利的狂热追求,以至社会规则和道德底限一再受到挑战和突破,贪污腐败、庞氏骗局、假冒伪劣、金融欺诈等恶劣行为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让受害者付出血与泪的沉重代价,这就是物质社会对宇宙生命能量缺乏敬畏心的严重后果,那些作恶者不信因果和轮回,认为人死如灯灭,没有后续的果报,所以敢于铤而走险、孤注一掷,把攫取财富视作人生的唯一目标。而有真正宗教信仰的人不会这么做,他们对宇宙生命能量有敬畏心,懂得因果轮回真实不虚,今生所造恶业逃不出果报的追索,会导致累生累世加倍偿还。他们谨言慎行,避开作恶,随缘行善,在自律中不断累积功德福报,活得更加坦荡光明。
【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疑惑渐渐找到答案,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不再随波逐流。】
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主要在于思想,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上,人会追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类深层的问题,这类问题属于灵魂层面的问题,在物质和精神层面是难以找到圆满答案的,而宗教的理论体系中却对这类问题有清晰的解答,那是先人智者遇到同样问题做出的深入探索和觉悟成果,后来者可以从中解开自己的困惑,并找到自己存在的独特价值和意义,而不再整齐划一地跟随社会大流,在被动中浑浑噩噩度过一生。他们将更加主动积极地走属于自己的道路,面对和解决属于自己的问题,从中不断圆满自己,活出最好的自己。
【在遇到人生挫折和困境时,视作修炼和业报,有勇气面对和接纳,不会沮丧沉沦,更不会自杀。】
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40秒钟就有一人自杀,有自杀企图或想法的人高达2000多万。而在中国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至少有1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未遂者往往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这些令人心惊的数据说明,人在面对挫折和困境又缺乏灵魂指引时,多么容易产生厌世的悲观情绪,从而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常有人说远离世俗归隐或出家是厌世,这是不准确的,那只是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实际上选择自杀才是真正的厌世,是对尘世生活的绝望和彻底放弃。今天的中国为什么会成为自杀高发的国家?因为中国是缺乏灵魂指引的国家,在人们为物质生活奔波劳碌中,来自灵魂的声音被物质世界的喧嚣淹没,灵魂得不到慰藉和安顿,只能在迷雾中孤独行走,找不到出口和方向,以致有些人最终走上绝路。而有宗教信仰的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能获得灵魂的指引,他们懂得所遇境况不是偶然的,有背后深层因缘,能及时抚平烦恼造作的心,去积极面对和突破困境,从而让自己的内在不断强大。
【对世间种种现象的看待更加客观和深入,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和规律,不被表面现象轻易迷惑。】
有灵魂生活的人,在宗教理论的指引下,在个人的深入修行中,会逐渐开启心灵智慧,更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核心本质,乐于追根溯源去探寻事物的深层规律,从而能看清世间表层以下的真相,以平常心面对世间万象,以智慧心积极生活,活得更加淡定和从容,干扰更少,烦恼更少,平静更多,喜悦更多。
【对生与死的认识更加明晰,懂得生与死因缘相续,活着就好好活着,安住当下,对死也不再恐惧,能坦然面对。】
仓央嘉措说“世间上除了生死,哪一件事都是小事”,是啊,人这一生,忙忙碌碌,能有什么大事呢,天天不过都是忙些琐碎的小事罢了,日积月累,填满一生。其实,一生真正的大事不过生与死,因何而生于此,死后去向何方,这两个问题才是真正需要面对和思考的人生大问题。在宗教理论中对这两个问题都有明确的解答,在理解了生与死的问题后,生与死之间的有限生命我们该如何度过就显而易见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圆满业报,净化身心,这才是生与死之间该重点履行的事情,做好这些事情,面对死也就无所惧怕了,因为生时所做功德,死后就不会堕落到可怖恶道,而是依功德力去向美好乐土。
综上,人除了物质生活以外,有些灵魂生活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人是有灵魂的,世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无法完全满足灵魂的需求。灵魂生活的核心在于灵魂的真正参与和觉醒,定力的加深,智慧的开启,内在的宁静,心境的开阔,这些才是灵魂生活的内涵,也是宗教修行在世间的实质内容。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7人
文人 哲人 禅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