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丹阳
2017-05-10·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527个字,产生44条评论
发表文章33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280人
新文化运动在1917
564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INnoVation划线
04-24 20:04
他把对西方文化的肯定置于时间坐标的“现在”时段,而把对中国、印度文化的肯定移置到时间坐标的“未来”时段。在他看来,世界文化正在发生趋向社会主义的大变化,变化的趋势是,在“现在”,世界都应学习西方,走第一路向;而在“最近的未来”,世界将转向第二路向,即以前中国文化所体现的路向;到了“未来”,世界将转到第三路向,也就是以前印度文化所体现的路向。
04-24 20:02
事功主义贯穿了他一生,乃至根据情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易发生流变。
04-24 20:00
学风炽盛中并没有严格的教与授界限,课堂中随时点缀有他系、他校,甚至社会人士。“往往注册部安排的教室,临时不合用……
04-24 19:59
个个之人各有其我,即必各自其我始。我今不为,而望谁为之乎?”
顾月划线
06-15 01:01
农村去、办学搞乡
06-15 00:52
知识分子在一起,就难免有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的好胜
柳十一划线
10-29 10:22
梁漱溟有一特点,他做学问不以学问本身为目的,事功主义贯穿了他一生,乃至根据情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易发生流变。“若思之偶有扞格窒碍,必辗转求所以自圆其说者,一旦豁然复有所得,便不禁手舞足蹈……”他对哲学本身的态度也可从《东西文化及哲学》自序中管窥:“我完全没有想学哲学,但常常好用心思,等到后来向人家说起,他们方告诉我这便是哲学……”他14岁起就有种鄙薄学问之心,因为学问与事功截然两途,甚至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仍将文学和艺术看作空谈。
戴hy划线
08-13 13:50
走上了一条他的同仁鲜少问津的路,到农村去、办学搞乡建。
08-13 13:45
以言行立世
“内圣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