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克扬
2017-08-16·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535个字,产生80条评论
发表文章36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94人
设计学博士,独立策展人,唐克扬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中国人的桃花源
582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LEE发布读感
07-29 15:55
为什么觉得文字好难懂,是我蠢吗?😓😥
614125618划线
03-13 02:42
就尺度和类型而言,晚近的中国园林更接近阿拉伯的园林,在对待装饰的态度上也惊人地相似。我们可以适度地怀疑,现存的中国园林实例中,那些繁复的鹅卵石铺地和花窗是否受到了伊斯兰建筑的启发
Huangshoubang划线
03-07 17:35
(古典)“中国园林”和(当代)“中国景观”的错歧不仅仅在于空间或者时段,它们实际是两种不同的学科思路,其差别类于英美大学中开设的“艺术史”(art history)的中国门类和“区域研究”(regional study)中的中国艺术,前者是对业已消亡的文明证物的推究,最终聚焦于断然的形式,后者则要面对迫人的当下生活,艺术只是现实问题生动的材料。
03-07 17:34
足够多的细节容纳了足够多的层次与变化,面对书中不断闪现出的引诱和奇观,我们难以仅仅用“清雅”来形容一个园林到访者的心境了:
03-07 17:33
在传统园林研究者的心目中,受了名声不佳的赞助人的拖累,扬州园林的评价并不高,但是我依然喜欢书中扬州园林的真率,它有我们前述的那些构成“活的”园林的重要东西:细节,满满的细节,超脱于“雅”“俗”的标准之上,是它们才让园林空间变得真实可感: 茶,食,药,酒。 首饰,粉黛,画舫,灯船。 风筝,弄鸟,猴戏,相扑,杂技,博钱。 漆器,醃腊,鱼翅,淡菜,虾子,蟹羹,梨片,鲥鱼,班鱼肝,西施乳。
03-07 17:32
李斗的《扬州画舫录》
03-07 17:31
中国园林最终也发展出了严谨的阿拉伯园林所没有的一分随性,也许是来自文人艺术家所谓的“胸中逸气”
03-07 17:30
强调塑性可变但边界清晰的“容积”,“园林空间”则是模糊不确定的林间“气氛”
03-07 17:29
像张永和回忆中的留园,我还记得它们对我的吸引力,但具体的情状已记不得了。记不得,其实是一件幸事,彼时我还没学会那些约定俗成的建筑图手段——立面、剖面、透视图——就算会了,它们也不足以描绘这一类“经验的建筑”,如张永和所说:“不确定留园是否绝对不可画。至少它不能被单一的图像描述或定义。”在恍惚间回忆起的园林的里面,就像弗吉尼亚·伍尓夫所说的那样,这些四面八方涌向显意识的印象“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仿佛园林中密密麻麻的树木。
03-07 17:26
但那位公认建造了海外最早“中国园林”的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1723~1796),他形容的三种“中国”特征,分明混合了“愉悦、惊怖和迷醉”(pleasing,horrid and enchan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