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秦四风:听诗的音符

作者:黑麦

2018-09-26·阅读时长12分钟

353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18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秦四风


关于秦四风的身份,可能很多人只知道他是汪峰乐队的键盘手;关心音乐的人更熟悉的是他为黄绮珊、熊天平等人制作的专辑;可能还有人知道他是因为台湾金曲奖获奖的《Sedar》专辑,以及那首《Arboreal Tunnel》。不过,秦四风的音乐创作远不止这些,电影《唐山大地震》的配音、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等音乐现场都有他的身影;此外,他还是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和现代音乐学院的老师;很多年前,还组建过一支神秘且转瞬即逝的团结湖乐队……但是,这些作品似乎仍旧难以概括秦四风的音乐世界。

他似乎是一个很难被定型的音乐人,除了职业的制作人、键盘手、配音师之外,他的个人专辑常常被人解读为爵士。而在秦四风看来,他只是引用了爵士的元素,他似乎并不排斥某种风格的音乐,或者说,他的神秘的音符总是被那些细腻、温婉的调子所藏匿,关于他的音乐,似乎还有着未解锁的调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坐在钢琴前的他,极像了一个乐队的指挥,无论与哪种阵型的乐队合作,他都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声场,那是一种不太寻常的律动。不久前,他在“蓝色音符”(Blue Note)做专场表演时,五人的爵士乐队营造出一种独特画面感,骤然的活力,或是在某段独奏后变得冷静,那是秦四风的音乐特有的声音,如同一连串关于幻想的音符。

他也是自己的指挥。很长一段时间,秦四风的工作室都位于朝阳路附近的某个小区的顶层,倚着墙角整齐地摆放着吉他、电脑、键盘和两只监听音箱,房间没有多余的家具,只是一旁的柜子上摆满了他的作品和所获奖杯。透过窗户俯瞰,是一大片的居民楼群和拥堵的朝阳路,那扇窗户紧闭,屋内寂静无声,这使窗外看起来像是一幅“都市画卷”,那或曾是他摄取灵感的街区,如今他已对那个角度习以为常,或许是时候换个工作场地了。

秦四风戏称给别人做音乐是“干活”,给自己做是“捣鼓”。时至今日,他已经出版了四张个人音乐专辑,从2004年的钢琴独奏《致佩妮》到最近的一张乐队专辑《Sedar》;音乐逐渐变得丰富、复杂,歌名也从《父亲》《我的老学校》这样记录式的,转变成《雪花》《Crisp Bite》这样的字眼儿,一如生活的改变。他觉得这些音乐仍是记录,只是不再向过去那般具体和有所指了。

看起来老成的秦四风出生于1978年,抚顺是他认识的第一个地名,母亲生他的那个4月,风格外的大,有个道长赠话给老秦:“从天而降,随风而来”,因而得名。京剧歌舞团工作的父亲是四风的第一个音乐老师。1985年,全家倾囊买下的上海聂耳牌钢琴终于取代了那台老旧的风琴,随着钢琴一起到达的,是一波猝不及防的流行文化。那一年,抚顺这样的小城市也变得歌声起伏,从《何日君再来》到《军港的夜》,很多人在彼时的音乐声中找到了一种精神寄托,秦四风说:“我已经不太记得我听的第一首歌是什么了,但是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首《军港的夜》,感觉那会儿的音乐都是能给人带来画面的。”

在经历过赵老师、刘老师等钢琴启蒙后,小学毕业的秦四风已经可以演奏肖邦练习曲了。但是为了达到更高的目标,1990年的某个春天,父亲和老师带着还未升入初中的秦四风,坐了两个小时的火车,从家乡抚顺直接去到沈阳音乐学院门口寻找老师。

文章作者

黑麦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2067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贾樟柯的电影江湖

个体 时代 时间

765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