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百年大变局 奠基新欧洲——读《企鹅欧洲史·竞逐权力》

作者:长空溢彩

2019-07-30·阅读时长7分钟

322人看过
我们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我们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以来世界是如何演变的,为什么欧洲率先开启现代化,中国在和西方的对比中有什么启示。这是最近我阅读世界近代史的原因之一,置身于大历史观中,找到属于我们民族的位置以及前行的方向。

2.《企鹅欧洲史》丛书给我提供了一个关照历史的窗口。我选取了剑桥大学理查德·埃文斯所著的《竞逐权力:1815—1914》,这本书从历史的发展线索入手,把“权力”作为理解19世纪欧洲历史的主线。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中的《资本的年代》,聚焦于19世纪的历史,核心是讲述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决定性影响;另一位德国历史学家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从全球史的视角出发,写有《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从15世纪开始,欧洲因其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奇迹,以及日益增强的军事地位,在全球化的开始阶段成为世界的中心。探究和认识欧洲史,便是理解现实、开创未来的一把钥匙。

3.作者将1815年拿破仑第一帝国的失败或者法国大革命的结束作为欧洲19世纪的起点,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作为终结点。对这一时间节点的选择,作者解释道,在1815年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看重的是荣耀、荣誉等,而在19世纪,人们越来越看重权力。1815—1914年在欧洲历史上是一段独特的有意义时期,主要依据就是欧洲在这一时期称霸全球。一些历史学家借助大量比较证据,从各个方面论证18世纪初世界各地的文明从生活水准到文化成就大致处于相同水平。

4.19世纪的欧洲,既是18世纪的延续,又是相对于18世纪的一种断裂。这种“断裂”,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转折”。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社会进程——受压迫的各阶层人民挣脱了压迫者权力的控制。这是一个非凡的解放时代。数百万人获得了更加平等的地位,包括大多数农村人口、妇女,以及宗教上的少数群体,尤其是犹太人。公众直接参与国家、地区和地方政策的制定,一个重要的参与方式是通过有组织的政党。截至1900年,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进入了大众时代。形形色色的政党和集团争夺人心,争取人民大众的支持。

5.1815年,铁路、电报、汽船和照相技术刚刚出现在历史地平线上;到1914年,欧洲已然步入电话、汽车、收音机和电影的时代。1815年,我们仍然处于牛顿宇宙观、具象艺术和古典音乐时代;到1914年,爱因斯坦已经提出了相对论,毕加索创作了立体派艺术画作,勋伯格谱写了他最早的无调性音乐作品。从更现实的意义上讲,欧洲正步入机枪、坦克、潜艇和战斗机时代。1911年意大利入侵利比亚时,首次使用飞机轰炸了敌军;英国人和德国人分别在南非和西南非(纳米比亚)建立了最早的集中营。以上发展预示了20世纪上半叶的大规模杀戮和毁灭,警示我们不要像19世纪大部分人那样,把19世纪看成一个持续进步、具有无限改良空间的时代。进步是有代价的。如伊恩·克肖(Ian Kershaw)为“企鹅欧洲史”系列撰写的下一卷《地狱之行:1914—1949》所述,从1914年到1949年,欧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6. 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把1815年看作一个新起点,认为它标志着理性极端化时代的终结。宗教信仰、人的本能和情感、传统、道德,以及有意识地对昔日怀有的新历史感将取代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成为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基础。种种思潮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渴望获取并行使权力,以便把自己的观点付诸实施。

7.1815年后,尽管路易十八和亚历山大一世等君主依然坚持君权神授说,但主权的基础已经从个人和家族转向民族和国家。1815年前,一国君主去世后,该国签订的所有国际条约就会被视为无效。如果不想让这些条约失效,就必须马上请新君主重新签署续约。1815年后,这一规则不再适用。如今缔结条约的是国家,而不是君主,在1814—1815年签署的一系列条约就是这样。

8.1793年,马噶尔尼(George Macartney, 1737—1806)率团出使中国,开启了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一段漫长艰难的交往史。到了1815年,这些国家就在与欧洲国家的竞争中落伍了。中国、俄国和美国因国内问题无暇他顾,在19世纪时虽有能力,却也无意扮演全球性的角色。而中国和奥斯曼帝国奉行的盘剥性国家经济政策却束缚了经济。也许最重要的是,欧洲人的制海权,尤其是英国人通过一系列战争获得的绝对制海权,为1815年后欧洲称霸世界奠定了基础。欧洲人因此得以进一步在世界各地扩张,在澳大利亚和非洲大部分地区这样的地方建立殖民地。

9.自1816年起,欧洲发生了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波及范围最广、最暴力的一系列抢粮骚乱。东盎格利亚的大群饥民手持顶端装有尖铁头的短粗棍棒,高举“不见面包就见血”的旗帜,捣毁了可疑奸商的住宅,要求降低面包和肉类价格。若从全欧洲视角审视以上骚乱,就可以明显看出,这些动荡主要不是当地或一国的政治因素造成的,而是源于生存危机、大规模失业、贫困,以及对未来的恐惧,争取更多权利和更大自由的中产阶级知识阶层,以及渴求工作机会和面包的工匠和手工业者。

10. 一场农民起义支持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1905—1907年横扫俄国各地的农民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沙皇政权,一场规模更大的农村起义将成为1917年俄国革命的关键一环。1848—1849年欧洲各国陷入政治大动荡期间,农民采取的立场极大影响了一连串重大事件的结局,最终结束了“饥饿的四十年代”。生活困苦的农民和农村劳工加入了革命的洪流,革命扫除了长期以来控制农村社会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封建秩序根基,摧毁了贵族的政治权力。

11.1799年拿破仑发动的雾月十八日(11月9日)政变。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法典》(1804年)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许多重要思想,包括个人自由,以及拿破仑本人在遗嘱中提出的机会均等、“任人唯贤”和“理性至上”,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拿破仑带来的变革遍及各地。1815年他动身前往最后的流放地圣赫勒拿岛时,以上很多变革显然已无法逆转。(拿破仑晚年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光荣不是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永远不会磨灭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红与黑》(1830)把拿破仑后的法国描绘成一个虚伪、势利、不求上进的社会。小说《悲惨世界》(1862)中用了40多页篇幅重述滑铁卢战役始末,并在多处推测这场战役完全有可能是另一种结局。

12.19世纪初时,奥地利人口大约为2300万,与法国(2800万)、俄国(3000万左右)不相上下,是不容小觑的力量,英国(1100万)、西班牙(1100万)和普鲁士(1815年时1600万)则相形见绌。1815年,在亚历山大一世的推动下,俄国与奥地利和普鲁士结成“神圣同盟”。尼古拉一世维护神圣同盟倡导的理想,继续参加会议体系。他热衷于镇压革命,因此有“欧洲

16. 工业化生产降临前,欧洲很多地区的商品生产把持在行会手中,比如器皿、纺织品、家具、陶器、葡萄酒和啤酒的生产。行会是正式结成的组织,目的是维护生产的高标准,限制产品数量,确保本行业内所有工人享受体面的生活。未来属于工会。然而,只有英国有工会。即便在英国,工会也因《结社法》的严格限制而难以发展。19世纪20年代中期,兰开夏郡的纺织工人因无力有效表达自己的诉求,绝望之中开始破坏动力织机,掀起了一场捣毁机器运动。1825年,议会通过了新的《结社法》,新法依然严格限制工会的活动,但至少承认了工会的合法性。1834年,法国颁布了《结社法》,规定5人以上的结社属于非法。1833—1834年,人们出于政治考虑成立了一个全国总工会。这类抗议活动说明,新兴工人阶级开始表达自己的新觉悟了。1844年,西里西亚发生了一次意义重大的抗议活动。

17.早在1835年,德国作家兼法学家罗伯特·冯·莫尔(Robert von Mohl, 1799—1875)就已告诫人们,工业化有可能危害社会。他说,与学徒工不同,工厂工人永远不会有晋级的希望,他们命中注定始终是“被一条锁链拴在齿轮上的农奴,如同他们操作的属于他人的机器;他们绝望的境况将导致形形色色的邪恶现象”,尤其是在工人被迫与家人分开时。莫尔认为,自愿性质的结社组织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尤其是致力于改善工人阶级受教育水平的结社团体。

18.从全球角度看,1848年革命浪潮最突出的成就是在欧洲以外的几块海外殖民地废除了奴隶制。19世纪的100年里,英国执欧洲乃至全球经济之牛耳。截至1850年,世界贸易中制成品总量的40%产自英国。英国成了“世界工厂”。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展示了英国的霸主地位,为此专门在海德公园内修建了一个占地面积庞大的玻璃房——水晶宫。

19.从19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社会经济变革横扫欧洲,其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一个新世界正在降临。在这一世界中,社会统治阶层不再住在农村,而是住在工业化时代的城镇里。打造新耶路撒冷,19世纪是欧洲走向城市化的时代。“资产阶级”(bourgeois, Bürger, borghese)一词本身的含义是城市居民。

20.如果说现代民主的基石是成人普选权和政府对议会和选民负责的话,那么19世纪后半叶欧洲历史潮流似乎不可阻挡地朝这一方向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议会的产生和选举权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对革命的恐惧,从1832年的英国到1907年的奥地利都是如此。

文章作者

长空溢彩

发表文章34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1人

日子如水,心情是天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