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真宰相”的姿态

作者:卜键

2022-08-23·阅读时长5分钟

2790人看过

四库全书纪事之永乐大典(6):真宰相”的姿态

12.3MB
00:0013:28

刘统勋画像

乾隆之初,内阁首辅为三朝元老张廷玉,“登朝垂五十年,长词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门生宾客众多,像李绂等不太买账的难免被打压挤兑,也使全祖望的“翰林梦”和“辑佚梦”跟着破碎。张廷玉有权翻阅《永乐大典》,也曾有过“亲密接触”,评价似乎不高,弘历在乾隆六年发出征书之谕,也未见这位元辅有何呼应。

在君主专制体制下,缄默从来都是一种政治姿态,即不赞同。

又是30年过去了,张廷玉已逝,首辅换成了刘统勋,对于皇上再次传旨征集遗书,态度也是一样的不积极。岂知这一次乾隆帝不只是说说而已,10个月后问及此事,口气已有些严厉。统勋赶紧调整姿态,以军机大臣字寄发出谕旨,方有了各地督抚的纷纷陈奏,有了安徽学政朱筠的那份建议书。乾隆一眼就看出其中的闪光点,批令“原议大臣议奏”。御批的时间是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一日,而由那六个字,也可推知一班大臣已然议过一次。所谓“议奏”,一般指遵旨就某事论议上奏。而弘历是一个有主见的雄主,常常是已有了倾向性意见,交给首枢(首席军机大臣)主持讨论,参加者有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礼部堂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南书房大臣等,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负责此事的,为枢阁一肩挑的刘统勋,既是首席军机大臣,又是内阁首辅,深得皇上信任。

清廷沿承明朝体制,不设宰相府,内阁大学士称作辅臣,排在第一者为首辅,朝官及世人仍敬称以“相国”或“宰相”。又因皇帝处理军政大事主要依赖军机处,内阁大员除在外主政及老迈体衰者,皆兼军机,事权较重,被称为“真宰相”。而那些不入军机的大学士,则分管一些祭祀、礼仪或常规事务,职权大为缩水。乾隆素来不喜“名臣”“名相”之类说法,大家也就不敢当着皇上称呼,只能私下里打哈哈。其实弘历本人也用过“真宰相”一词,说的正是刘统勋,那可是“发自肺腑地”。

在今天,刘统勋的名头远不如其子刘墉(刘罗锅)响亮,而当日为国家柱石,刘墉尽管也做到大学士,却难望其父之项背。统勋出生于山东诸城一个书香+仕宦之家,雍正二年中进士,入翰林,忠清精强,弘历登基后擢为内阁学士,命随大学士嵇曾筠学习治水和海塘工程,处处留心,遂成精通水利的专家。之后,刘统勋历任漕运总督、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皆勤于职事;他在陕甘总督任上曾栽过大跟头,那时西域突发叛乱,因仓皇请求撤军引起皇上震怒,革职逮治,在京之子刘墉等也被关进刑部大牢。乾隆毕竟是惜才用才之君,不久对他再加起用,仕至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军机处例由满大人主持,傅恒逝后是尹继善,尹继善于三十六年四月病逝,刘统勋接掌军机,足见皇上的信任倚重。

对于皇上征书以及催缴之旨,刘统勋自会签发督办,却并不热心。朱筠所提四条建议,他也颇有些不以为然。姚鼐的《朱竹君先生别传》写到此事:

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不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陈搜辑之道甚备。时刘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此启矣。

姚鼐为乾嘉间大学者,“桐城派三祖”之一,也是最早一批四库馆纂修官,所记比较可信。由此可知即便是皇上谕令再议,刘统勋仍带头表达了不同意见,理由应在于征集图书非军政大事,不宜大张旗鼓地折腾。于敏中已是军机大臣、内阁协办大学士,善于扛顺风旗,力挺朱筠的建议,经过反复争辩,最后才算统一了思路。

刘统勋长期任职翰林,也曾掌管翰林院,当然不会反对扩大内府典藏和辑录古本。但他深知工程之巨与实施难度,也担忧吏役借机窃夺侵占,给各地藏书家带来厄运,是以并不积极。此时亦国家多事之秋:大小金川战事数年胶着,官军屡吃大亏,银子花得如流水一般;山东河南交界地区出现八卦教(清水教)传播,信徒众多,号称“平胡不出周刘户”,已成朝廷的心腹之患;云南布政使钱度贪赃侵欺、四川总督阿尔泰婪索属下等接连发案,官场腐败日趋严重……老臣刘统勋忧心如焚,将征书编书视为不急之务,不希望再插进一杠子。无奈皇上有旨,军机处中也有积极支持者,只得勉为其难。

三十八年二月初六日,在皇上传谕集议近两个月后,刘统勋领衔上奏,对朱筠的四条建议逐一做出复议,多数并不采纳,唯对从《永乐大典》辑佚予以有条件地接受,写道:

查《永乐大典》一书,系明永乐初年所辑,凡二万二千九百余卷,共一万一千九十五册,最称浩博。旧存皇史宬,复经移置翰林院典籍库。扃贮既久,卷册又多,即官隶翰林者不得遍行检阅。今该学政所奏,亦只系约略大凡,于原书未能悉其梗概。臣等因派员前往库内逐一检查,据称:此书移贮之初,本多缺失,现存在库者共九千余本,较原目数已悬殊。复令将原书目录六十本取出,逐细阅看,其书大指,系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统事,将平上去入韵字为纲,依次编序。凡经史子集等部,或依音,或从其类,随字收载,多系割裂琐碎。但查原书,采取各种,为数甚夥。其中凡现在流传已少,不恒经见之书,于各卷中互相检勘,有足裨补缺遗、津逮后学者,亦间有之。若一概摒为陈册,不为分别检查,殊非采购遗书本义。惟是卷帙繁多,所载书籍又多散列各韵中,非一时所能核定。相应奏明,容臣等就各馆修书翰林等官内,酌量分派数员,令其陆续前往,将此书内逐一详查。其中如有现在实无传本,而各门凑合尚可集成全书者,通行摘出书名,开列清单,恭呈御览,伏请训示遵行。

所议大体客观。《永乐大典》的价值,在于其收罗宏富,称之以“浩博”甚切,“割裂琐碎”也的确是其缺点。统勋等提议从各馆修书翰林中抽调数人,分工详查,开列所存稀见之书的目录,呈请御批后遵行。

对于这份奏议,乾隆帝并不满意。他在朱批也说《永乐大典》有“割裂全文,首尾难期贯穿”等缺陷,但重在强调辑佚的意义,“足广名山石室之藏”,加上工程量很大,不宜临时抽调人员。此日为三十八年二月初六,得旨:“着即派军机大臣为总裁官,仍于翰林等官内选定员数,责令及时专司查校,将原书详细检阅,并将《图书集成》互为较核。择其未经采录,而实在流传已少、尚可裒辑成编者,先行摘开目录奏闻,候朕裁定。”

皇上发了话,刘统勋等人再无迟疑,立刻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这也是一种必有的姿态,“真宰相”也不能例外。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卜键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13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