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翰林院西斋房

作者:卜键

2022-08-30·阅读时长5分钟

1759人看过

四库全书纪事之永乐大典(7):翰林院西斋房

11.2MB
00:0012:16

庚子之变后的翰林院

大臣的姿态,也是因人因事而异的。宠臣佞臣常用以逢迎讨巧,忠清之臣有时虽也不得不紧跟,但多数并不虚假。刘统勋正是如此,开始时并不赞同全国性大范围征书,并对《永乐大典》的价值有所质疑,而一旦皇上裁定,加上调阅该书目录和部分内容后认识变化,便认真做出部署。

史家多以“盛世”称誉乾隆前期和中期,一个重要的政治参数即君臣一体、上下联通,而枢阁大臣的作用颇为关键。刘统勋堪称上得君心,下得人望:得君,是说他在宦场浮沉数十年,乾隆由欣赏其才能渐而至完全信赖其品德;得人,乃指他以操守才学与辅政的鞠躬尽瘁,赢得了朝野读书人的敬重,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这是纂修《四库全书》进入实操阶段的第一步,弘历将征书、辑书交与刘统勋操盘,而他知人善任,迅速组建了一个高水平的纂修班子,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三十八年二月初十,刘统勋等将《永乐大典》目录的前十本、正文“首套东、冬字韵十本”进呈御览。弘历详加翻阅,仔细斟量,次日再发长谕:

兹检阅原书卷首序文,其言采掇搜罗,颇称浩博,谓足津逮四库。及核之书中,别部区函,编韵分字,意在贪多务得,不出类书窠臼,是以蹖驳乖离,于体制未为允协。即如所用韵次,不依唐宋旧部,惟以《洪武正韵》为断,已觉凌杂不伦。况经训为群籍根源,乃因各韵轇轕,于《易》先列蒙卦,于《诗》先列大东,于《周礼》先列冬官;且采用各字不论《易》《书》《诗》《礼》《春秋》之序,前后错互,甚至载入六书篆、隶、真、草字样,摭拾米芾、赵孟頫字格,描头画角,支离无谓;至儒书之外,阑入释典、道经,于古柱下史专掌藏书、守先待后之义,尤为枘凿不合。朕意从来四库书目,以经史子集为纲领,裒辑分储,实古今不易之法。是书既遗编渊海,若准此以采撷所登,用广石渠金匮之藏,较为有益。

先是指出《永乐大典》之驳杂和框架设计的不合理,与刘统勋等人的意见略同,又重点举出一些颠倒错乱的实例,证明以韵次为序之弊。弘历宣称应回到“以经史子集为纲领”的四库概念,论为“实古今不易之法”,可证其对编纂《四库全书》的想法已接近成熟。他再一次强调《永乐大典》收录佚书极多(遗编渊海),认为若依照四库分类法采用,有益于扩大内府图书之藏。经过亲自翻阅,乾隆也深感辑佚不易,决定添派王际华、裘曰修为总裁官,将拟选的书名列出,各附内容提要,“候朕裁定”。真是亲力亲为啊!

抓落实也是需要时间的。十天后,刘统勋再次领衔上奏,对辑佚的相关事宜做出安排,开列事项有13条,要点在于:

一、确定编纂工作地点。翰林院后院有一个西跨院,位于先师祠之南、原心亭之北,为大祀前翰林官员的斋戒之所,故名西斋房。以前修辑《皇清文頴》《功臣列传》各书,就在此处纂办,此次辑佚亦选定此院作为办事场所,距收藏《永乐大典》的藏书库近在咫尺,取送翻检极为方便。

二、组建编纂队伍。因《永乐大典》卷帙浩繁,决定多配人手,选派分校翰林30名负责纂辑,挑选资深翰林、军机章京任提调,并以翰林院典簿等为收掌,专职赶办。

三、增加一些服务人员。第一批为“供事十名、皂役四名、纸匠二名,以供差遣”,发给饭食等费用。

四、誊录人员。要等分校翰林选定目录并得到确认之后,再根据需用“酌定员数,选取充补”,暂不考虑。

对于军机大臣的这份奏议,乾隆帝显然很满意,当天批复“依议”,并谕令:“将来办理成编时,着名《四库全书》。”这个书名,当然不是专为《永乐大典》的辑佚成果定的;同样,前面所说以军机大臣为总裁官,尔后又增加王际华、裘曰修二人任总裁官,也不是专为辑佚之事。一切为的都是兴修《四库全书》,对大典的选辑只是这项世纪工程的第一阶段。统勋在奏折中说“现在并非另行开馆,其派出之翰林官等,俱毋庸请支桌饭银两”,乃出于主管者的节俭和谨慎,而在皇上心中,已算是开馆了,否则要这么多总裁官干什么?

1900年,大火后的北京翰林院内部 (FOTOE 供图)

编纂一部书,不管部头有多么大,需要军机大臣做总裁吗?在弘历看来不仅必要,而且是所有的军机大臣都要兼任;犹嫌不足,几日后又加上礼部尚书王际华、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裘曰修。裘曰修为乾隆四年己未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际华乃十年乙丑科探花,二人皆翰林出身,学问人品兼优,是以被皇上选中。

至于负责从大典中确定辑佚书目的“分校翰林”,则是由刘统勋与同僚共同推荐的,第一批的30人皆选自翰林院,现在已不能确切得知其姓名。刘凤强《四库全书馆发微》收录了一份官方公布的“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三十九人”名单,时间较晚,无法呈现早期状态与后来的加减变化。实则在第一拨翰林入西斋房开办后,很快就发现工程量实在太大,且学术上的要求也高,难以应对。两个月后,刘统勋奏请增加人手,尤其是高手,曰:

臣等公同酌议,查现在纂修·翰林纪昀、提调·司员陆锡熊,堪膺总办之任。此外查有郎中姚鼐,主事程晋芳、任大椿,学政汪如藻,原任学士降调候补之翁方纲,亦皆留心典籍,见闻颇广,应请添派为纂修官,令其在馆一同校阅,悉心考核,方足敷用。又查有进士余集、邵晋涵、周永年,举人戴震、杨昌霖,于古书原委亦能多识,应请旨行文调取来京,在分校上行走,更足资集思广益之用。

乾嘉文坛的一些大家,今日所仰望的一些重要学者,可从这份名单中得见。由此可知纪昀也属于第一批分校《永乐大典》者,很快脱颖而出,被推荐为“总办”,这个名称有点类似今天的包工头,后来则改称“总纂”。乾隆帝迅即加以批准。

所谓“文无第一”,说的是自古文人相轻,评价悬殊。而这份名单的提出,是各位军机大臣提名,大家一起讨论商量的结果,呈现了在刘统勋主持下枢阁的良好氛围。有些书写到谁由谁推荐云云,似乎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各位大员经过商量,为纂修《四库全书》网罗了一批大才。当然不是说一时学界翘楚皆在其中,那是不可能的,但的确拣选了不少精英,在朝在野的都有。他们能参与到这项世纪工程中,自属国家之幸、华夏文化之幸,也极大地改变了其自身的命运。这不仅是指日后朝廷的奖誉赏赐,更为主要的是参与者得以接触和研读《永乐大典》与大量古本善本,学术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卜键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13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