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都2022年了,还要玩办公室政治吗?

作者:魏倩

2022-09-06·阅读时长3分钟

2342人看过
在职场中,参与任何人际行动的前提都是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目标,否则即使胜出你也不会快乐。

都2022年了,还要玩办公室政治吗?

5.62MB
00:0006:08

前些日子重温了2009年的老剧《潜伏》。第一次看的时候年纪还小,除了勇于为信仰献身的志士和若即若离的美好爱情,几乎没留下别的印象。这次重看,大吃一惊,原来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人把这剧视为“办公室生存宝典”,总结出职场生存法则一二三四,读下来倒很让人觉得自成道理。

但在现实里,应该没人想真的去“天津站”工作。人际关系复杂,组织结构架床叠屋,一边忙着给领导夫人送礼,一边防着同事打小报告,细数整部剧集,该完成的正经工作没做几件,工作越努力反倒背锅越多。除了另有任务的主人公,想必任何身处其中的人都会觉得虚无、窒息。

“办公室政治”并不是新现象。自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起,就已经出现组织人际关系的言说,在东方,孔子为“君子”处事立下“群而不党”的标准,公开反对围绕私利的拉帮结派。每一代人都会在职业生涯中经受它或多或少的洗礼,成为它的一部分或被排斥在外。2022年4月,第一财经发起了一次针对近2000个样本的工作调研,他们发现,从“80后”到“00后”,在工作中最难以忍受的情况里,“勾心斗角”都占到前三名,对于初入职场的“00后”来说,它甚至是工作痛苦选项中的第一位。

这也符合研究者的发现。英国组织行为学研究者安德烈·斯派塞(Andre Spicer)认为,在职业生涯的前5年,人们会花最多时间在提高具体的工作技能上,这之后,他们会逐渐意识到人脉对完成个人职场目标的重要性,然后尝试加入某个同盟,在上司面前展示自己的工作成绩,有意识地增加个人影响力。因此,刚工作的新人会尤其厌恶“搞人事而非搞工作”的办公室政治行为,然后被那些“老油条”斥为幼稚。

这种贬损反而加强了人们对办公室政治的极端印象。许多专家宣称,面对这种复杂情形,人们最终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投身“厚黑学”,无所不用其极地钻研潜规则,要么愤世嫉俗地拒绝接受,最终成为谎言、阴谋和溜须拍马的牺牲品——那些想把“玩好办公室政治的万能秘籍”卖给你的人会拼命强调这一点。

英国《金融时报》的管理专栏作家露西·凯拉韦(Lucy Kellaway)相信,在黑暗人格和幼稚轻信之间存在某条分界线,我们不妨以平常心视之。因为任何组织都兼具了合作和竞争两方面的特性,在工作场合,它还会附加一套直接的奖惩分配机制,这样看来,虽然很多人都希望能以工作质量作为评判他们的唯一标准,参与办公室政治其实是人在组织中的一种自然行为,它意味着你从“专家思维”转化到“企业思维”,开始正视职场中人和人相互依存的关系,尝试合作,努力分享自己的观点,保证它被人听到并转化为生产力。

当然,除了有色眼镜的问题,负面办公室政治带来的倾轧确实存在。研究者认为,资源稀缺、分工冲突和信息环境不透明的职场环境里,最容易滋生有害的办公室政治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会出于恐惧开始拉帮结派,毕竟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对些什么,才能守住仅有的利益。这时如果不作干预——毕竟几乎所有办公室政治都是老板开的头——情况会进一步恶化,人们开始建立小圈子但很难互信,全力讨好上司,公开或私密地打击“敌人”,把个人升迁视为唯一的职场目标。水被搅浑了,所有的鱼儿都将死去。

如果你不幸进入这样的职场环境,学习游戏规则或许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在职场中,参与任何人际行动的前提都是你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目标,否则即使胜出,也很难获得真正成长的感觉,曾经的糟糕局面也不会得到丝毫改善,它可能只意味着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出现了新的牺牲品。这时,拔腿就走未尝不是一种勇敢的选择,毕竟我们不是真的生活在深宫或谍战剧里。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魏倩

发表文章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1人

仍是世界的小学生。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