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周岩
2018-01-17·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557个字,产生1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过家家”制药
徐荣治和哥哥最近因为一段视频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这段由朋友拍摄的视频复原了他使用原料药为母亲配制抗癌药物西地尼布和奥拉帕利的过程。这两种药尚未在中国上市,徐荣治通过其他病友家属买来了国内药厂仿制这两种药的原料药,自己在家中将原料药粉称量、装入胶囊。许多癌症患者和家属看到这段视频后纷纷找徐荣治咨询。
本来已经被医生认为“没什么救”的卵巢癌晚期的徐母又因为儿子的自制药存活了一年时间,不过其间始终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于2017年10月去世。当本刊记者联系徐荣治时,他表示不愿再因此事引起关注,公布此段经历的本意在于缅怀母亲并与病友分享经验,“不过现在网络上的讨论都在说自己在家制药涉嫌违法”。对找他咨询的病人,他一律答复“能不用(自制药)就不用”。
事实上,在外界看来颇为新奇的“自制抗癌药物”这一行为,在癌症患者圈内早已司空见惯。所谓“自己制药”,并非以化学手段合成药物的有效成分,而是指患者通过各种途径拿到含有有效成分但未进一步加工的“原料药”之后,与辅料(通常为淀粉或乳糖)按比例混合后装入胶囊。这一“制药”过程没有过多技术含量,真正的风险之处在于:“原料药”本身的来路不明,真假难辨;走到这一步的患者往往已经脱离了医生的指导,自行制定治疗方案并服药。肺癌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一龙曾在2016年时表示:“我接触的中国病人,三分之一的人自己买原料药吃。”
发表文章102篇 获得26个推荐 粉丝905人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