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笑一
2021-10-29·阅读时长4分钟
三联中读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方笑一。从这集开始,我们来讲三位宋代文豪。第一位就是写过“鸟歌花舞太守醉”的欧阳修。大家知道,欧阳修给自己起过两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但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在这两个号的背后,欧阳修的心境经历过怎样的变化。我们就先来聊聊这个话题。
古往今来,太守有很多,喝醉的太守肯定也不少。 欧阳修的“太守醉”是有出处的,就在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里,诗一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丰乐亭在安徽滁州,这个地方和欧阳修有特殊的缘分,他可能是滁州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文化名人。 我们在讨论欧阳修经历的时候,也往往以贬谪滁州作为他人生的分界线,这就像白居易贬谪江州司马、苏东坡贬谪黄州团练副使一样,对他们本人非常不幸,但是很多伟大的作品都是贬谪之后写出来的。这里的太守,其实是滁州知州,宋代是没有太守这个官职的,太守指的就是知州。他在鸟歌花舞的景色里喝醉了酒,等到酒醒了后,好像觉得春天已经要归去了,这样的场景生气勃勃,又非常悠闲。作者作为一个地方官,没有太多政事,整个人都沉浸在丰乐亭周遭的树木、花鸟的氛围里,非常享受大自然,不像是一个在职的人。
他喝醉其实是有来头的,他在贬谪滁州之后的第二年,就给自己起了一个号“醉翁”,以前他没有用过这个号,他在很多诗歌、文章里面,都刻意强调自己喝醉了的状态,上面这一首诗,也是强调喝醉,强调自己是“醉翁”。和醉翁关系最大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醉翁亭记》。关于欧阳修自称醉翁,他在文章当中有一个交代: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我叫自己醉翁,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喝醉了,还因为我已经到了一定的地位和年纪了。欧阳修说自己年纪在这里最大,所以完全有资格说自己是醉翁,“醉翁”和“醉汉”一字之差,境界差得太多了。“醉翁之意不在酒”,今天我们用来说这个人别有用心、别有企图,但是欧阳修在这里是褒义,他说其实我自己是不在乎喝酒的,我在乎的是醉翁亭周边的山水。这是自称醉翁的欧阳修强调自己心灵安放在山水里面,那么山水与酒的关系是什么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乐,是要靠我自己用心灵去体悟的。我并不借助酒体会山水,我的心直接和山水相通,酒只是寄放了我和山水之间感情的一个载体,是桥梁和中介,喝了酒之后,我看山水,就觉得更微妙、更有奇趣。举一个例子,我们和朋友一起吃饭,会出现一种情况,即便我和你友情很深,但是如果桌上没有酒,这顿饭就吃得很难受。喝了一点酒,人就热乎起来了,掏心掏肺,这一顿饭就吃得不一样了,否则就像完成一个任务一样,一点意思都没有。我觉得欧阳修其实并没有喝醉,他十分理性,山水、酒、心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实际上他心里面很清楚。
这里有一张碑的拓片图,写着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这一段,这是苏东坡写的。苏东坡写的《醉翁亭记》很有名,这个拓片是正楷的版本,他还有一个草书版本。我不知道书法界怎么评价苏东坡的字,在文人圈子里,把他的字叫“文人字”或“才子字”。从表面上看,苏东坡的字不受规范和法度约束,他的字都有些扁扁的,但整幅看起来,他的字还是别有一功,一看就知道这是苏轼的字。苏东坡一而再、再而三写《醉翁亭记》,恰恰说明他对自己的老师、前一位宋代文坛盟主发自内心的尊敬。
苏轼手书《醉翁亭记》
这是一张欧阳修的画像,从这张画像里我们看不出欧阳修内心的喜怒哀乐,显然这是一张他没有喝醉的图。图里的欧阳修很严肃,我们只看到了一位严肃的老者。
欧阳修像
欧阳修的诗、词和文章加起来,一共有一千多篇。我刚才讲了欧阳修的一个号“醉翁”,我们再来看他第二个号“六一居士”,这是专门有所指的。我们来看他写的《六一居士传》: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他说,我原本叫醉翁,现在身体不好了,就只能叫六一居士了。为什么叫六一呢?他拟了一个问答,有人问他,“六一”指的是什么,他回答道:我家里藏书一万卷,我兴趣爱好在于汇集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一张琴,一壶酒,一局棋。这不是只有五一吗?欧阳修说:这五一,缺少一个灵魂,而这个灵魂,就是我这个老头。大家注意,他刻意强调了自己晚年的兴趣爱好,这个时候,离他去世只有两三年了,已经六十三四岁了,才叫自己六一居士。可惜他的一千卷金石遗文没有留存下来,但是他给他的每一件藏品都写了跋,汇聚成《集古录跋尾》,这留下来了,就成了中国金石学的开山之作。这就是欧阳修自己晚年生活的写照,我觉得欧阳修还是很有品位的。
好,关于“醉翁”和“六一居士”的故事我们先讲到这里。听完这集,大家对欧阳修的性情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揣摩想象一下他可能是一个怎样的人。下集,我们从少年欧阳修开始,来详细讲讲他的一生。下期见。
欢迎分享转发
与更多人一起走进
九位诗人的诗意人生
发表文章7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0人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