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小王子与飞行员

作者:陈赛

2022-08-09·阅读时长5分钟

5048人看过
《少年新知》杂志做了两年多,共出版了16期杂志,中间改了一次名字,又从双月刊改成月刊,组稿的压力倍增,但对我而言,最大的困惑仍然是,我们可以跟青少年谈些什么,以及怎么谈。

小王子与飞行员

9.27MB
00:0010:07

陈赛(于楚众 摄)

在这个时代,做一个青少年不容易。学业竞争空前激烈。成年人以爱和未来的名义为他们安排一切,但没有人能告诉他们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每个人的观点看似都很重要,唯独自己的声音不重要,也发不出来。想要找到自己,却不知道去哪里找。想要融入,却格格不入。这个世界,看似哪儿哪儿都没错,但就是哪儿哪儿都不对。

这是我们在与读者的交流中得到的印象。一位14岁的女孩在给我们的投稿信里这样写道:“不知道,好像有出息就是考上好高中、好大学,有好工作,最好再弄个什么教授,成为‘别人家的孩子’,青史留名就更好了……但我感觉自己像是一只提线木偶,没有自己的时间,想要挣开那根线,却思想和身体早已被他人侵占,按照他们的计划行走,完全被驯化成一头没有独立思想的猪。”

这是青春期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还是他们真实的感受?我不敢确定。但我倾向于后者。

去年,我采访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他谈到对童书的看法,“在这些书里,你经常会看到成年人内心的冲突:一方面,他们想保护孩子,想告诉孩子,你们即将进入的世界很美好,充满了美好的事物、善良的人;但另一方面,他们内心又总有一部分在呐喊,我不想对你撒谎,这个世界有黑暗,有悲伤,坏的事情会发生。现在,别担心,先享受这些美好的事物,但很快,我会告诉你那些危险、悲伤、死亡……”

与童书不同,作为一本自我定位为“人文思维启蒙”的青少年杂志,我们没办法躲在善意的谎言后面,告诉他们一切都很好。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可以听到,可以看到,可以感受到时代浪潮的波折起伏。如果我们对他们作为思考者的潜能有着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就不能无视他们的困惑、不安与愤怒。疫情三年,成年人固然有自己的挣扎、艰辛和悲剧,那么,青少年呢?对于这个世界呈现出来的越来越多的荒谬、割裂与不公平,他们要如何面对?如何解释?

我也曾经怀疑过,这个年龄段的读者,是不是应该为他们多提供一些更纯净、更具有超越性的知识,比如星辰大海。但事实上,一方面是能力所限,另一方面似乎更是一种本能的牵引,我们做了越来越多面向普通生活的专题。比如《友谊》《倾听与表达》《生在互联网》……

今年4月,我们做了一期《关于家庭的一次田野调查》。现代世界里,什么都能选择,唯有父母无法选择,也唯有子女无法选择。父母不能退订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不能解雇自己的父母。既然我们是彼此必须学习和适应的环境,那么,比起激烈的对抗,提问和探究是否是更明智的方法?

在那期专题里,我们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的方法和工具,如何观察,如何采访,如何倾听,如何对话……鼓励他们跳出家庭的内部视角,从外部打量和探究他们的家庭。比如,可以从父母的童年中了解到什么?从他们失落的梦想里找到什么?从他们所属的时代和社会变迁里发现什么?这个世界上的家庭千姿百态,爱的面貌也各有不同,日常生活的甜蜜和痛苦之间无数灰度的复杂情感,如何去辨认、去体会、去理解?

这些工具,孩子能用,家长当然也能用。我本来很担心,也许家长才是我们这本杂志的读者,而他们的孩子只是被逼着读的。但如今想来,亲子共读若能延续到青春期,难道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吗?(当然得自愿。)

一位巴西童书作家曾经告诉我:“读书的时候,最恨别人教我什么东西。我想要的,是愉悦感,是痛,是提问,是置身镜前,看到镜中人不是自己。”

在做《少年新知》的时候,我尤其记得他的这句话。每次翻开杂志,我都忍不住问自己,读者会觉得我们在闭门造车、自说自话吗?会觉得我们跟教导主任一样,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吗?搞笑的是,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我们的作者、插画师提出同样的天问。

《少年新知》团队(蔡小川 摄)

过去两年多,我和田克(《少年新知》的视觉总监)最重要的工作,是找到一批愿意为青少年写作和画画的成年人。就写作者而言,他们分别来自科学、哲学、文学、心理学、艺术等不同的领域。比如,苗千的科学专栏是探究科学的最前沿;王歌的哲学专栏希望给予青少年一些独立思考、批判性思考的哲学工具;程玮的社交专栏是关于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礼仪与相处之道;陈祉妍的心理专栏是试图回应青少年在这个时代的心理困境;叶壮的游戏专栏是希望培养孩子对于游戏的好品位,在他看来,不是只有阅读的品位才是值得训练的;陆晶靖的文学专栏是希望带着读者多认识一些严肃小说,跳级阅读能带来巨大的快乐,这是他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经验……

今年,我们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专栏,比如“艺术创想手账”是教青少年如何采集艺术的灵感;“口袋里的猫头鹰”是关于智者的故事,介绍曾经影响过人类文明进程的著名思想家;“桃李春风一杯酒”取自黄庭坚的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谈的是中国古典的诗意;“像设计师一样思考”是设计师夫妇Cedric和罗冰合作的栏目,谈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设计思维。

我愿意把这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想象成是小王子与飞行员之间的关系。一个是纯真、敏感、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少年,一个是经历了沧桑、懂得了世事、心中若有所失,但尚未全然舍弃天真的成年人,他们的关系里有一种极为动人的善意、耐心与尊重。所以,他们可以谈论任何问题,关于生活的艰难与喜悦,关于世界的真相与谎言,以及如何寻找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

澳大利亚华裔作家陈志勇在《别的国家都没有》中写过一只大水牛的故事。大水牛住在空荡荡的郊外,当有人来问它建议时,它就指着一个方向,但从来不说它指的是什么。也许它知道,也许它不知道。但是,每次顺着它指的方向走,人们总能找到让人惊喜、释然和快乐的东西。

我想,我们也应该如此,指一个大概的方向,但并不坚持某个具体的答案。因为一旦给出了答案,也就消灭了好奇心。我们能告诉读者的,就是去观察、去理解、去感受,至于剩余的,交给思考、交给想象、交给生活、交给时间。

今年年初,我与周刊的老主编朱伟联系一些事情,谈到《少年新知》,他回复我四个字“做得很好”,我竟瞬间泪盈于睫。我刚到周刊时,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如今,17年转瞬即逝,我不敢相信自己如此幸运,在这里一直工作了17年。思考的价值、阅读的价值、审美的价值、写作的价值、智识生活的价值,都是我在周刊学到的,而《少年新知》的工作是要把这些我们珍视的价值有效地传递下去。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陈赛

发表文章20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803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