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5.1 如何认定墓主人的身份(上):“千里驹”曹休之墓

作者:李云河

2022-08-24·阅读时长8分钟

3765人看过

5.1 如何认定墓主人的身份(上):“千里驹”曹休之墓

17.3MB
00:0018:50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手铲客李云河。欢迎和我一起走进“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考古世界。

在你的眼中,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当然都不尽一致。我的答案是永不止息的求知欲。注意,我在这里所说的知,并不只是狭义的知识,还包括了认知与感知。具体来说呢,我们用形、声、闻、味、触去“知道”这个世界的样子;我们用大脑思考从而“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我们用经历和回忆去“知道”生命的意义……对于未知的好奇和探索,又有谁能够拒绝呢?

求知,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解谜的过程,有悬念,有推理,然后再有答案。这种层层递进又抽丝剥茧的魅力,我相信爱看推理小说的朋友一定深有体会。其实啊,在考古工作中,解谜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说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如何形成?如果这些问题过于庞大复杂,那我们可以再来看看更为常见的一些,比如墓中残留的骨骼属于人类还是动物?随葬的器物是在哪里制作的?再比如,考古学家发掘墓葬时都会面对的一个问题:墓主人是谁?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将选择东汉三国时期曹氏家族的三座墓葬,通过它们来呈现考古学家破解墓主人身份的真实过程。在这里,先介绍下我们的第一位主人公,那就是有着“千里驹”之美誉的曹休。

戎马一生的曹休

虽然《三国演义》中的曹休是个缺乏存在感的路人角色,和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主角没法比,可是在陈寿的《三国志》中,他却有着自己专属的传记,从史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相当精彩的一生。

曹休,字文烈,他是曹氏家族里的一名晚辈,论起来得管曹操叫叔父或者伯父。当时正逢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十多岁的少年曹休又不幸没了父亲,但是他坚强地陪着母亲渡江,跑到南方的吴地去避难,也就是现在的江浙一带。刚好吴郡太守是他父亲的旧相识,对他们很是照顾,母子俩这才安顿了下来。后来,听说曹操在北方招兵买马,曹休居然不远千里地跑去投奔。在战乱影响之下,他的这趟旅程那是相当的艰辛,不但被迫改了名字,还从吴地先跑到了湖北荆州,再辗转前往河北。在战火中,一个少年郎有勇有谋地跋涉数千里,当然很不容易了,难怪曹操一见到他,既开心又震惊,称他是“吾家千里驹”,也就是我们家的千里马。

曹操对曹休视如己出,让他跟随自己东征西讨,还让他在虎豹骑中担任宿卫。虎豹骑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军队,那是曹军中的精锐,从中足以看出曹操对这个晚辈的看重。

曹休也不负众望,成长得很快,无论是对抗东吴,还是击败蜀汉,他都能非常出色地完成,用屡次的战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千里马。

除了这些,曹休和曹丕的关系也十分亲厚,经常一同起居,很受信任,所以魏文帝曹丕在临死的时候,还特意让曹休来担任辅政大臣的重要职务。 


曹丕的长子,魏明帝曹睿即位以后,曹休被封为长平侯,还升任大司马,坐镇扬州,主要职责就是防备东吴。太和二年,也就是公元228年,曹休一不小心,中了东吴的计策,在石亭大战中迎来了自己征战生涯当中最惨痛的一次失败,几乎全军覆没。尽管他本人运气不错,侥幸活着逃了出去,但一向心气颇高的曹休哪能平和接受这种屈辱结果呢?惭愧和愤恨让他患上恶疾,并因此仓促地离世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千里驹”的身影很快就沉入历史的长河之中,直到近2000年后,他的墓葬意外面世,这才让人们有机会更进一步地了解这位曾经的曹魏最高军事统帅。

东汉帝陵陵区里的大墓

曹休墓的重现,还要从一次大型的施工项目说起。2009年,连云港至新疆霍尔果斯的高速公路需要改扩建,而坐落在洛阳市北部的邙山陵墓群,正是这条公路穿行的重要区域。为了配合工程以及保护好地下的珍贵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施工区开展了抢救性发掘。


 ▲汉魏洛阳故城及邙山

这里我们要说一下邙山,它又称北邙山,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葬地之一,民间甚至还留下了“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俗语。上至皇家,下到百姓,都视北邙为风水宝地,所以连唐诗中都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之类的感慨。事实的确如此,仅仅是连霍公路需要穿行的一带,就有东汉帝陵遗址和陪葬墓群,更集中了不同朝代的中低等级墓葬,因此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工作量十分巨大。

在抢救性发掘的几个月里,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共发掘了177座古代墓葬,它们的时代从东汉延续到唐宋,其中有一座位于东汉帝陵陵区范围内的大型墓葬,格外吸引大家的目光,因为这座墓有着很多令人费解的地方。 

一开始,考古工作者曾猜测这座墓里埋葬的,有没有可能是与东汉帝陵同时代的重要人物?毕竟相隔不远处就是一座帝陵,而根据过去的经验,帝陵附近埋葬的可能是后妃或者陪葬的大臣。可是仔细勘探后却发现,这座墓的地表上没有封土和陵寝建筑之类的任何痕迹,可是汉代的高等级墓葬一般具有高的大封土和墓园建筑,二者截然不同。身处东汉帝陵陵区,却又不太像同时代的帝陵陪葬墓,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座墓到底什么样?

带着这样的疑惑,考古学者们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这座古墓。只见它由斜坡式的墓道和几个用砖砌成的墓室组成。墓道的规模非同寻常,它长达35米,开口最宽处9.5米,底部距离地表超过10米。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施工的时候,开挖这么深而且这么长的墓道很容易发生坍塌对不对?所以当时的工匠特意把墓道两侧的墙壁改成了七级台阶,从上到下逐步收缩,降低了坍塌风险,这样的设计在东汉帝陵和陪葬墓中都有发现。不过,这条墓道坐西向东,而东汉帝陵及陪葬墓大多是坐北向南的。墓葬朝向方面也是截然不同的,这就进一步拉远了这座墓和东汉帝陵之间的关联。


 ▲曹休墓航拍

在墓室部分,这座墓共有前室、耳室、北侧室、南双侧室、后室一共6个墓室,使用的墓砖中最大的竟然有 50 公斤重。 不仅如此,墓砖上还有“第一”、“第二”、“第三”、“左”、“右”这类的文字,实际的安放顺序与文字也是相符的。这个现象说明,这批砖不是普通产品,而是专门订制的建墓材料。另外,一些砖上还有工匠和修墓管理者留下的戳记。物勒工名的制度由来已久,尤其是为皇家制造器物的时候更是常规操作,工匠需要留下姓名,方便监察者追责。所以从墓室的数量、规模以及墓砖的重量和人工痕迹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座墓葬规格很高,墓主人不仅有钱,还有拥有高贵的身份。

究竟谁是墓主人?

那么,回到最开始说的那个问题:墓主人到底是谁呢?现在只能从墓主的遗骸和随葬品上来找信息了。

先看墓主人骸骨的状况。在北邙山的众多古墓,被盗墓贼破坏的是绝大多数,这座墓葬没能逃过厄运。考古工作者在墓室及甬道上方共发现 6 个盗洞,从出土遗物和盗洞的形制来看,这座墓在唐、宋时期和近代被盗过好几次。由于经历了反复破坏,墓室里的人骨被严重扰乱,而且保存状况很差,能够鉴别的包括一男一女两具遗骸,男性约 50岁,女性约 40 岁。此外,还有一具独立的棺材遗存,所以推测墓室中原先至少埋葬了3个墓主人。

同时,在发掘墓道时,细心的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证据,表明墓道曾被三次挖开三次回填,这样就从侧面佐证了这是一座三人合葬墓。结合当时的婚姻制度以及考古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推测那位男性墓主人是一位50岁左右的贵族,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被葬在了这里。另外两位墓主人,很可能是他的妻妾。

再来看看墓中随葬品吧。由于被盗严重, 出土器物数量不多, 主要就是不加装饰的陶器,还有一些零碎的铜器、铁器和金银饰品等,而且大多并不在原来的摆放位置。此外,由于墓顶坍塌, 器物破损严重, 连完整的都比较少。好在,通过整个墓葬的形制及残存的随葬品特征,专家们已经可以确定,这座大墓的时代属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

在所有随葬品中,最值得介绍的有两件。一件是墓中随葬的铁镜,当时铁的价值不如铜,铁镜的质量也不如铜镜。在两汉时期,铜镜比较常见,也算不上什么奢侈品,连普通墓葬中也经常发现。这位身份高贵的墓主为什么这么“抠门”,拿铁镜来随葬呢?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说。


 ▲出土铁镜

另一件是枚印章,它为墓主人身份的最终确认起到了关键作用。很庆幸盗墓贼“手下留情”,没有带走这枚珍贵的印章,才让墓主人的身份得以揭示出来。印章个头不大,印面边长2.4厘米,约合汉代的一寸,符合汉代方寸之印的规制。印文也很简单,只有“曹休”二字,说明它是一枚私印。


 ▲曹休私印

曹休?难道就是那位曹魏名将吗?需要指出的是,考古研究是十分谨慎的,哪怕印章上刻着“曹休”两个字,我们也不能直接认定墓主人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千里驹”曹休,因为在古代同名同姓也时有发生,比如在蜀汉和东吴,就分别有一位叫马忠的将军。

因此,考古学家需要将这座墓葬的诸多因素结合起来看:

第一,墓葬位于东汉帝陵陵区范围内,墓葬的规格高,墓主人属于社会上层;第二,墓主人为50岁左右的男性;第三墓葬的形制以及随葬品,符合汉末三国的时代特征;第四,墓中出现刻着“曹休”的私人印章。

能够同时符合这些因素的,只有一个人。这时我们才能放心地说,这座古墓的谜题已经彻底解开,墓主人正是《三国志》记载的那位曹休。

最后,让我再来补充一下关于墓葬位置和随葬铁镜的疑问吧。在《私盗与“官”盗》中,我们介绍过曹操和曹丕父子俩,有感于汉末战争中帝王陵墓所遭到的灭顶之灾,他们二人都做到了“不封不树”,大力推行薄葬的政策,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影响都十分深远,因此曹休墓中的陶器全无花纹,不用铜镜而用铁镜,很可能是对于薄葬的遵守。

再说说这座大墓为什么会“跑到”东汉帝陵陵园里呢?其实,还不只是这一座墓,考古工作者在帝陵陵园共发现了至少11座类似的没有封土的大墓,这说明,到曹魏时期,随着江山更替,汉家天子早已威严不再,再加上董卓吕布曾经盗挖帝陵,所以新一代的豪杰在修墓时,只看地方好不好,并不会特意回避前朝的帝陵了。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先生曾表示,“曹休墓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曹魏时期确切年代最早、级别最高的 墓葬,文献明确记载曹休死于公元 228 年,这就定格了通过墓葬所反映出的公元 228 年时曹魏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成为人类历史的一个坐标点。” 是啊,曹休墓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这座墓葬当中。

好了,解谜的过程我们就先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边介绍曹氏家族的其他墓葬,一边看看曹休墓的确认为其他墓葬的研究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吧。

走进神秘的“地下世界”

探索古人的生活和生死观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李云河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0人

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李云河·如何打开一座古墓

像考古学家一样思考

10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