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麦
2017-07-02·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530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杭天的第一张专辑名叫《我的心是油炸的蚕豆》,问世于1999年,那时候中国人普遍没听说过“布鲁斯”,偶尔有人知道布鲁斯,无非是克莱普顿的《不插电现场》和影视作品中的鲍勃·迪伦名曲。上世纪末,人们对于音乐还没有今天这样了解,只依稀听过一些关于摇滚乐的名词,见到过一些照片。崔健为那个世纪交接写下了《时代的晚上》——行为太缓慢了,意识太落后了,眼前我们能做的只是肉体上需要的,然而音乐似乎从未真正地和这个城市发生过关系,它如同一条静止的河流,搁浅在城市的边缘,散发着某种独立的生态。杭天的歌,也没有赶上摇滚乐的第一拨快车,带着对那种音乐风格美好和粗犷幻想,杭天的平民小调混合着一种对于城市的无奈,就这样上架了。
在今天看来,杭天的音乐是一种独立于当年独立音乐的语境,甚至有一点今天民谣的早期影子,也有一点90年代初的摇滚气息,这张几乎被人遗忘的唱片,夹杂在彼时泛滥的流行音乐中间。在《蚕豆》里,杭天并没有表现出对新世纪的恐慌和向往,至少在他的音乐中很难看到那种对时代变更的焦虑,吃饭、工作、聊天、喝酒、爱情,对未来的幻想和迷茫构成了他的歌词,他用一种近乎叙述的方式,描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在他的音乐里,布鲁斯就是那些故事的主题。
在给专辑取名字时,杭天当时想象的是一个炸裂开的心脏,和向外涌出的一股股酸甜苦辣,他的歌词写道:“我的心是油炸的蚕豆,当你说你有点想分手,我的心是泛着沫的啤酒,当你吻我的时候。”他说:“整首歌的歌词都跟饭菜有关,像是个无声的饭局,或者是个不了了之的约会,反正表达的是一种黏黏糊糊的情绪,心碎的感觉。”于是那个被无限放大的蚕豆,像是一颗不会发芽的种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成为他的符号。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2323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