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麦
2019-12-13·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368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京兆尹下午茶里颇受欢迎的中式茶点,改良自老北京传统点心的茶店拼盘(姜宇航 摄)
诺曼底式登陆
米其林即将登陆北京的消息,早在2018年就传遍了北京餐饮圈,对此,一些厨师翘首以盼,当然也有一些人好奇作为“美食荒漠”的北京是否值得米其林的光顾。
2008年,这个被称作“红色宝典”的榜单率先进入香港和澳门,2016年入驻上海,那一年,总共有4家上海的中餐厅和3家西餐厅被授予二星称号,唐阁成为中国内地的首家米其林三星中餐厅。
两年后,广州米其林首次发布,二、三星的空缺使得该地区榜单成为众矢之的。半年前,当《米其林指南广州2019》问世后,“江”餐厅晋级成为二星,三星餐厅则连续第二年空缺。而此时,天性好吃的广州人已经收起了原先的愤怒,尝试着用另一种态度审视着这份指南的变化。
2019年11月18日,米其林为了预热,率先公布首本《米其林指南北京》必比登推介(The Bib Gourmand)餐馆名单,收录了10种风味小吃,总共有15家餐馆上榜,其中的柴氏风味斋牛肉面、尹三豆汁、金生隆爆肚、方砖厂69号炸酱面等均为北京特色,虽出售的是特色家常小吃,却也有不少追随者。必比登推介与历史悠久的米其林星级餐厅评判标准不同,它的入选标准是人均消费额亲民,且提供一两道高品质或者特色菜品的小馆子。1997年,当第一份必比登榜单问世后,也曾招来非议,古板派的餐饮从业者认为它会冲击高端餐饮的地位;然而,它也成功地将更多的食客吸引到了米其林的选择范围内。毫无疑问,必比登推介是一道“分水岭”,它是一项随着大众口味审美和餐饮趋势孕育而生的名单,它的出现也迫使着食评权威不得不面对更加开阔的平民餐饮地带。
必比登榜单问世后,公号上出现了第一轮反应,虽然褒贬不一,大体的评价尚可,为此发声的专业美食媒体并不多,或许大家只是在等待最终的北京指南榜单出现后再作结论。
随后,我接连光顾了这份榜单上的几家餐厅。“方砖厂69号”像往常一样人满为患,老板站在门口疏导着40来平方米空间内的食客走位,不时有人问起他米其林的事,老板脸上露出一丝得意;宝源饺子馆曾经以外国食客居多,如今光顾这里的中国人也多了起来;柴氏牛肉面的师傅摇着头,说自己没听说过米其林;尹三豆汁门前依旧排着不少北京老大爷,让他们奇怪的是,为什么排队的时间变长了……如果抛开网上的刻薄评论,这些餐馆里显现出的文化冲突是非常有趣的,那些口味的追随者所制造出的美食现象,看起来也极为可爱。
11月28号上午,首本《北京米其林指南》在北京四季酒店完整揭秘,随着被选中餐厅的一一公布,在场的媒体不时发出认同或是疑惑的声音。此次一共评选出三星餐厅1家、二星餐厅2家以及一星餐厅20家;“必比登推介”15家;“米其林餐盘推荐”62家,其中素食餐厅京兆尹和上海菜餐厅屋里厢成为二星餐厅;新源南路店的新荣记是唯一三星餐厅。
北京指南刚一揭晓,在场的媒体便通过微信公号发出长文,转发评论充斥整个社交媒体,其中贬低声浪不绝于耳,一些曾经标榜米其林视角的自媒体纷纷发文,“米其林懂个轮子”“美食沙漠出了米其林”等等。总之这一天,米其林似乎经历着从未经历过的花式吐槽。
在必比登推荐公布后,大董烤鸭的董事长董振祥在媒体上发布的一篇《趋香与逐臭:对米其林评选中国餐厅的反思》带起了第一轮批判的节奏。在文章中他指出,米其林对于北京小吃更多的是猎奇的态度,这会让国际社会以为中国老百姓的美食水平就是爆肚、下水和内脏,他举例臭豆腐难登大雅之堂,却也欲罢不能。这篇文章的有趣在于,也曾借鉴西餐烹饪的董振祥认为中餐不需要迎合西方口味,同时他也认同米其林的地位。作为中国餐饮界的上层人物,在最终榜单揭幕前硬核开怼,不难引起种种猜测。
终榜发布后,董振祥在同一家平台发布消息,称自己态度鲜明,“把我评低了,他们不了解我,所以不客观,不会去领奖”。在这篇文章中,他不但对自己的餐厅表示充分的肯定,还认为米其林榜单中存在一种异邦的想象——看中国总觉得是落后的。这似乎也不难理解他的愤怒,因为大董的两家店分别拿到了一星,而获得三星的新荣记中的推荐菜品之一,也是烤鸭。
总之,从北京的榜单和大众的反应不难看出,为什么北京的米其林要迟于上海、广州发布。似乎并非这里不够国际化,也未必说明这里真的是美食荒漠,或许是很难在众多的派系和山头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甚至头绪。至少在米其林光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米其林”对于这个城市的美食爱好者们来说都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词汇,然而,谁能想到它的登录会遭遇这样的阻击呢?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2323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