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卢瓦尔河谷的醉乡民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9-01-23·阅读时长21分钟

253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904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瓦朗塞城堡的厨房平常只用于参观,我们到时是淡季,城堡并未对外开放,好在我们能愉悦地“借用”起来


记者/驳静

摄影/贾睿

关于法国人爱喝酒,萨瓦兰在《厨房里的哲学家》里写过这样一句札记,说有一个家宴上,甜点过后主人上了盘葡萄,客人嫌弃地把盘子往外推了推,说,“我可没有把酒做成小球球喝的习惯”。

普通法国上班族,即便中午独自一人到公司附近餐厅吃午市套餐,照例也是要喝一杯的。最基础的搭配原则自然是,用红葡萄酒配红肉,白葡萄酒配鱼肉或鸡鸭等禽类。但我认识的许多法国人,对自己的口味了然于胸,只选酒单上对胃口的产区,反而毫不在意那些条条框框。近几年,优先选择卢瓦尔河谷产区的食客越来越多,InterLoire(卢瓦尔河谷官方行业机构)的数据也是这样说的: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这一年里,全法国消费的法定产区级别的白葡萄酒,有三分之一来自卢瓦尔河谷。

卢瓦尔河是法国最长的河流,它从法国西南部出发,一开始往北流,到了奥尔良,转而向西,经过图尔和南特,最后流入大西洋。它沿路流经4个行政大区,其中,“中央-卢瓦尔河谷”(Centre-Val de Loire)大区正是我们此行的重点。

此地也是法国著名的“后花园”,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文化,都处在法国版图的心脏位置,从中世纪开始,法国宫廷就将此地作为消暑、狩猎与度假之地。因此,古老的城堡和葡萄酒,成了人们游醉于卢瓦尔河谷时享受的两大乐事。

我们到法国后,先撇下巴黎,径直来到了中央·卢瓦尔河谷其中一个省的省会城市图尔(Tours),逆着河流方向往东走,遇到酒庄就停下来歇脚、品酒,然后接着上路,一直走到著名的长相思产区桑塞尔(Sancerre)方止。


andouillette这种小香肠,也被称为“肠包肚”


野味和人情

法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狩猎爱好者,要数法国16世纪初的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他花重金在布鲁瓦(Blois)建造了如今的香波城堡,初衷是满足自己打猎的欲望。尽管他本人在位的32年里,住在香波城堡的时间总共也只有72晚,却没有妨碍后人充分利用起香波城堡周围的森林。法国历届总统也一直都有到此地狩猎的传统,直到2010年,萨科齐对打猎并不感冒而中止,前不久,现任总统马克龙意欲恢复此传统的新闻,还在图尔等地引起了不少讨论。

本地人对总统重续打猎传统毕竟是欢迎的。法国是全世界最爱打猎的国家,拥有打猎执照的人有120万之多,其中十分之一,就集中在中央-卢瓦尔河谷大区。我们到的12月初,这一季的狩猎刚刚结束,图尔市中心的这家名为“la Maison des halles”的餐馆,主厨亨利·勒克莱尔(Henri Leclerc)的拿手菜原本就是肉类料理,尤其是野猪、鹿肉料理这些当地特色,但狩猎季一旦结束,这些菜肴统统撤出了菜单。

在后来巴黎那些高级餐厅中用餐后,我发现,“高频率更换菜单”似乎是主厨们普遍追求的一种境界,在“instagram时代”,主厨对料理的想象力,群众对“再也吃不到某道菜”的遗憾,在社交媒体上组合发酵,引发某种微妙的吸引力。但在那些昂贵的巴黎餐厅里,有一样是缺失的,即对本地食材的使用,这一点反而不如那些以服务本地人为主业的乡野餐馆。


terrine是法餐中极常见的料理,通常与面包一起上,作为前餐


新换的菜单上,有一道菜能弥补野味料理缺席的遗憾:Beuchelle Tourangelle。这道19世纪名厨爱德华·尼农(édouard Nignon)发明的炖菜,由牛的胸腺、腰子等内脏以及几种本地菌菇炖成,最后烧上奶油白汁,不只在上世纪70年代发起的“新派料理”运动中被推到前线接受鄙视,也是追求清淡的现代人最大的敌人。的确,在全世界都相信“低脂与健康”的时候,流行于上世纪的厚重酱汁,炖、焖等烹饪手法,近乎于复古。只不过,本地人并不受所谓流行饮食或网红餐厅的影响,照旧对其痴迷。

这道菜,我勉力也只吃掉一半,而接待我们的年轻消瘦的玛丽克小姐,却一声不吭地切起了盘中最后一块胸腺。大概是看到了我的惊讶,她说:“这个菜一般只能上餐馆才吃得到,因为处理这些内脏十分复杂,每样内脏需要的火候又不尽相同,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菜,我小时候在祖母家里吃过就爱上了,一直到现在。”她以吃饱后那种特有的懒洋洋的语调解释道。说完又抓起一片面包“打扫”起了剩余酱汁。

玛丽克最后一句话触动了我,在之后穿行在卢瓦尔河谷的旅程中,每与当地人一起吃饭,我总在席间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童年时代印象最深的一道菜是什么?”结论很有趣。在这个样本数量为区区8个的小调查里,有一半人的答案都和野味有关。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席间谈话,发生在瓦朗塞城堡(Chateau de Valen?ay)的厨房里。

兴建于16世纪中期的瓦朗塞城堡,上一任主人塔列朗(Talleyrand)是拿破仑非常器重的外交大臣,表面风光,内心却一直因为从小的腿疾而自卑,所以报复性地偏爱繁复且华丽的器皿,连在“吃”上面也“好大喜功”。比如,以甜点闻名后世的名厨卡雷梅(Antoine Carême,上一篇文章曾提到他发明的糕点“酥盒”)为他工作了整整12年,二人虽名为主仆,却惺惺相惜。卡雷梅是“建筑式甜点”的发明者,在瓦朗塞时期就多有创造,多半是造型华美、半人高的糕点建筑,并且,一直得到塔列朗的无条件支持。也由于卡雷梅的存在,瓦朗塞城堡作为宅邸十分受欢迎,一如盖茨比在长岛的豪宅,是当时贵族们心目中的晚宴地标。它也对得起这种信任,因为你会发现,仅仅是前菜就有奢华的48道。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4733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环球寻味记 | 2019

以食为旅 四海一家

1084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